更新时间:05-09 编辑老师:佚名
版画作为一种特殊的生命情感的表现形式,不仅是创作者个体的理解,也是对创造性的生命情感的体现。在版画人物作品中,人性常是复杂多变、难以捉摸的,对人性的探究便成了塑造人物形象所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准则。本文主要从创作中的黑白处理、刀法应用、创作情感三个方面来分析我的版画创作中的人性。黑白灰是黑白木刻的灵魂,刀法是创作情感的载体,情感是创作者的基本心理要素,三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探究作品中人性问题的重要理论体系, 让我更好的了解到木刻版画的魅力。
在我的版画创作中,主要进行人性的探讨,纵观版画史,对人性语言的挖掘已有着丰富的历史。曾出现了古元、彦涵、力群、王琦、赵延年、80年代至今的徐匡、广军、戴政生等版画家,他们在人性的发展道路上进行了长久的摸索,形成多种风格,如赵延年的《阿Q像》,刀法纯熟,人物特点处理得当,风格上继承鲁迅的“有真意,去粉饰,稍作弄,勿卖弄”的白描手法;朱鸣冈的《迫害》情节生动传神,人物阴阳刻法表现人性美丑。在创作过程中他们的技法和情感表达的方式很是值得我去吸收借鉴。
我的创作目的主要是纪念抗战70周年,以黑白木刻这种特殊的艺术类型表达一下我对那峥嵘岁月的怀缅。创作构思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在选材上,我从老人、孩子、中青年三个视角探究抗战中的人性问题,最后选择“敬礼的抗战老兵”为题材,题材虽然常见,但正如丹纳说的“一切大的典型永远可以推陈出新”。第二,在内容安排上,主要安排了四位抗战老兵,以沧桑的面容、挺直的身姿,在满目疮痍的砖墙前对着晨光中冉冉升起的国旗敬礼的场景。第三,在内容形象的重要程度上,安排了四个关键形象,按关键性排列顺序依次为老兵、弹孔墙、国旗的影子、古战场遗迹石碑。这几个形象以集中的方法表现人物的特性,使人物特性起到主要的支配作用,间接增强了作品的效果。选择老兵作创作的重要形象,是因其具备一个时代的本质,即抗战时期人们共有的气质、心理、情绪情感,这种本质根深蒂固,在现在所处的社会里,没有什么可以动摇他们身上所具有的这种哲学倾向与社会倾向,也正因他们作为抗战老兵更加贴近这种本质,鲜明的突出抗战前后的人性特征。把弹孔砖墙和墙面上国旗的影子作为仅次于人物的关键形象,暗藏国家不畏险阻也能繁荣富强的想法。第四,在细节上,人物刻画时注重对脸部和手的刻画,表现墙面的枪孔,遵循大小有序,错落有致,虚实相生的规律。旗帜的影子稍加处理,注重背景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最后进行效果调整。风格上老战士身上挂着的荣誉勋章隐隐发出亮光,旗杆的影子斜斜的投射在老兵的身上仿似昔日的战枪,庄重肃穆。在风格上 ,将整幅画面营造出了一种“头可断、血可流,誓死保卫祖国山河”的氛围,饱含对残酷战争的一种控诉,对英勇就义的战士们的崇敬之情。
根据创作构思进行创作过程,把构思中对于人性的认识通过对黑白处理、刀法运用、情感等途径表达出来,使得作品不呆板生硬,富有人文韵味。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我体会到木刻刀韵的魅力,领略到黑与白“碰撞”所产生的魅力,感悟到创作构思、创作实践、创作探索的新颖和重要性,看百卷书,更需行万里路,创作中遇到过一些问题,最终这些问题促成了我对木刻版画更深层次的认识。情感上对老兵们更加的敬佩,他们是我们的英雄和骄傲,希望通过对我作品的欣赏对老兵更加的喜欢和敬爱,为纪念昔日的峥嵘岁月、感叹身处和平国度的宝贵,珍惜光阴,积极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