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6-27 编辑老师:佚名
我国内地综艺节目是从1983年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开始转折的,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内地的综艺节目主要职能是向受众灌输思想,偏重教化,忽视了电视文艺本身的特质。而随着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内地综艺吸收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验,逐渐找到新的方向,这促使中央电视台在1990年推出了《综艺大观》,成为内地第一档真正意义上的综艺节目。1997年湖南卫视借鉴吸收香港的《综艺60分》,推出《快乐大本营》,在内地掀起一股电视综艺的高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电视综艺节目不断吸收国(境)外优秀节目经验,推陈出新,快速发展,很快迎来了综艺新纪元。2012——2015年,内地综艺喷井式发展,各类型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势头一片大好的综艺届在激烈的竞争下出现了尴尬的局面,节目越来越多,观众却依旧是这些,如何提高收视率,成为每一个栏目最头疼的事。因此一些节目剑走偏锋,为了吸引观众,制造舆论话题,不断得炒作,恶搞,以低俗的方法来支撑节目的运营。 所谓综艺节目低俗化,就是节目组为了迎合一部分受众的低俗需求,而做出顺应节目效果的现象。主要包含以丑为美;语言粗俗;游戏环节有性暗示,错误示范;乱改经典等。时统宇先生对低俗节目下了这样的定义:追求利润为终极目的,缺乏文化艺术或科学意义上的原创因素,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传媒文化现象。原因除了时统宇先生提出经济利益外,还有部分受众的选择;卫视栏目之间激烈竞争和盲目跟风以及主创人员主观认识的错误和个人素质低下这些原因。就目前来看,综艺节目的竞争是所有电视节目中最激烈的。据腾讯《娱乐白皮书》统计,2015年共有215档综艺节目问世,节目内容丰富,节目形式广泛,质量逐渐下降的同时低俗之风满满侵袭我国综艺界。
就目前国内研究而言,对综艺节目发展趋势研究更多一些,在内容方面则以综艺节目的模式,语言等偏多,对于过度娱乐化,低俗化这一方面却比较少。在进行资料搜索时,在中国知网上符合“综艺节目低俗化”关键词的已有不少研究发表。在万方数据搜索相同关键字时,多是对于社会泛娱乐化现象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低俗化现象(即泛娱乐化或过度娱乐化)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关于综艺节目低俗化的研究还是偏少的。
就国外研究而言,影响较大的著作主要有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书中主要批判的就是追求表象、欢笑和激情的电视时代。另外还有布尔迪厄的《关于电视》、沃尔夫的《娱乐经济》他们也在书中指出,收视率驱使电视节目不断发展,也助长了低俗之风。
发展趋势:
如今各大卫视都将市场定位为全国观众,节目越来越多,观众却数量依旧不变,可见综艺节目的竞争将会越来越大。在众多节目中想要脱颖而出,就不乏会出现一些节目将低俗化想象演绎到极致。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表现出来的是漫不经心和缺乏激情,更多的是在耍嘴皮子,缺乏内涵。他们的矫揉造作让观众难以理解,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他们让嘉宾出丑、拿孩子开玩笑、俗话套话漫天飞、低级无聊的搞笑、浅薄粗俗的游戏、弱智的问答、荤话连篇的调侃成了综艺节目必不可少的环节。认清低俗化现象的严重性已经迫在眉睫,在认清的同时,我们必须多方面去缓解这个现象。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低俗化现象在综艺圈愈演愈烈,正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让一些制作团队忽视了文化利益。如果不及时严打整治,形成风气后果不堪设想。正如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写道:“娱乐不仅仅在电视上成为所有话语的象征,在电视下这种象征仍然统治着一切。”如今是信息时代,网友的平均年龄呈年青化趋势发展,青少年接触是很普通的事情,而我国对于综艺节目没有分级,受众不分年龄,低俗化现象对于青少年来说无疑是精神鸦片,会模糊他们的价值观。这样的现象不仅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社会环境也会造成危害,形成社会的不良风气,当低俗占据我们的生活,侵蚀我们的思想,我们的社会环境将会变得扭曲,倒退。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我国的经济也随着我们思想的腐蚀而衰退。由此可见,我国综艺节目的低俗化现象,与我国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该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对于研究我国综艺节目低俗化的现象,可以让综艺节目本身意识到低俗化的影响大,引起业内人士的深思,抵制低俗之风,弘扬正确 价值观。明确文艺工作者不能忘却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在这个大环境下提高自身节目质量才是提高收视率的硬道理;也可以让广电和有关部门及时干预整治综艺圈的低俗现象。让我国综艺节目在不断推陈出新,增加原创性和趣味性,更成功地进行文化输出,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