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11-23 编辑老师:佚名
牛还有许多重要的用途,下面我将从祭祀用牛,生产生活用牛和运输、作战用牛三个方面来介绍牛的用途。
(一)祭祀用牛
牛在古代,常常被当做祭品,祭祀在中国古代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通常只在重要的日子,或者发生重要的事件的时候才会进行祭祀,当国家出现大的瘟疫时,人们会认为这是上天在惩罚他们,这时候,就需要进行祭祀了。或者发生战争的时候 ,在行军之前,也会进行祭祀,来祈祷战争可以取得胜利,祈祷能够将士平安,或者在重大的节日的时候,国家也会进行祭祀,来祈祷国家的风调雨顺,国泰安康。
早在夏商周时,牛便大量用作牺牲,周代祭祀时牛羊猪三牲俱全称为“太牢”,如缺少牛牲,则称为“少牢”,这说明自古牛牲就被视为祭祀中的上品。《礼记·曲礼下》记载:“凡祭,有其废之莫敢举也,有其举之莫敢废也。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牺牛”是指色纯的全牛,“肥牛”即指长得肥壮的牛,
“索牛”意思是经过简单挑选过的牛。也就是说,祭祀的时候,通常用牛,羊,猪,来进行祭祀,用牛祭祀是最高规格的祭祀,通常只有天子和皇亲贵族可以使用,寻常人间一般只用猪来进行祭祀,但即使这样,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条件下,能用的起三牲祭祀的也很少,慢慢的,平常百姓用鸡鸭鱼等慢慢代替了牛羊猪。为了掌管国家所有的牛在祭祀、军用等方面的用途 , 周代设有“牛人”一职,汉以后曾发展成为专管养牛的行政设置。
对于用来祭祀的牛也有很高的要求:第一,用来祭祀的牛,毛色必须单一,身上不可以有别的颜色,身上的毛色必须纯正,第二,用来祭祀的牛必须是全牛,身上不可以有一点损伤,连牛角上也不可以有一点点的损伤。第三,用来当做祭品的牛,要犄角周正,身材高大,相貌威武。第四,作为祭祀的牛要受到特殊的待遇,甚至要“衣以文秀”。第五,被当做祭品的牛要得到人们的尊重,就是天子见到被当做祭品的牛,也要表示出相当的敬意。[8]同时,耕牛是不能当做祭品的。
(二)生产生活用牛
我们的祖先在距今 7000 年时就开始驯化和使用耕牛。在南方地区驯化较早,在浙江的余姚河姆渡和桐乡罗家角两处文化遗址中均有的水牛遗骸出土,这证明在距今 7000 年前中国东南滨海地带野水牛己开始被人工驯化和使用。从历代的文献来看,甲骨文中有“沈牛”一词,这被认为是水牛的古称,在汉代司马相如的
《上林赋》中也用了“沈牛”一词。
人类社会早在金石时代犁耕农业就取代了锄耕农业,那时的人们就使用牛来为人拉犁耙田,开展农业生产。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农耕是当时社会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当时的人们把牛看成是在农业生产决定着丰收与歉收的关键因素。在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牛还被用于拉碾、推磨、商业运输、旅客运载等。由此可见,牛在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有多么重要。
我国一直到20 世纪70 年代,还有不许随意屠宰杀耕牛的规定,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农耕能力,耕牛对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只是在 20 世纪80 年代之后,我国的养牛业才开始从以饲养耕牛为主逐渐转变为以饲养肉牛为主,由此,农业机械开始推广使用并逐步替代了原有的畜力,耕牛才开始进入了逐渐退出了农耕领域的阶段。但是时至今日,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依然以水牛作为役畜来使用,牛作为人类农耕的伙伴至今依然在从事农耕的职责。
(三)运输、作战用牛
牛在古代的主要用途就是役用。牛车是最古老的陆地交通工具,有学者考证出在尧舜以前人类就己发明了牛车。古代的“井田制度”规定每十六井有戎马一匹、牛一头,以备征用。在有驿站交通后,牛在某些朝代也用于缺马的地区的货运。伴随着人类社会农业生产中牛耕的发展,使牛的利用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一般认为牛耕始于铁器农具产生以后,但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犁字无不从牛字,这既说明耕地与牛的关系之密切,也说明了牛耕出现或许比铁器的出现还要早。至今己出土的自汉代以后的文物,更可以充分证明牛耕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农耕发展关系之密切。在马还未被广泛用于作战之时,牛已被投入到作战中使用,后来由于牛的机动性劣于马,作战时便逐渐被马取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