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10-14 编辑老师:佚名
音乐欣赏论文题目:中国采茶戏与传统乐器伴奏的音乐鉴赏
摘要:采茶戏曲是将中国古典采茶文化浓缩至戏曲文学中,通过对采茶文化的了解而形成的艺术体系。我国采茶戏的主体音乐为采茶戏曲伴奏。戏曲伴奏不仅仅是戏曲的配乐,还是戏曲中不可缺少的烘托部分。欣赏采茶戏曲是了解我国采茶文化,解读古代戏曲文学艺术形式的重要途径。因此,对我国的古典戏曲品鉴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乐器伴奏、剧本描述、乐曲创作、舞台表演等很多环节。赏采茶戏中乐器伴奏,主要是欣赏音乐意境、音乐风格以及音乐功能。
关键词:中国采茶戏;传统乐器伴奏;音乐鉴赏;乐器伴奏
我国采茶戏的发展是建立在戏剧文化的基础上,并结合茶文化而形成的。文化与经济对茶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戏剧与茶生活相结合即产生了采茶戏剧。在我国戏剧比较发达的元代,以“丝竹管弦乐器”为主要乐器伴奏方式,在对传统乐器伴奏的音乐欣赏的过程中,管弦乐器可以舒缓心情,平复情绪。因此,在古代受到大众的追捧。
1、传统采茶戏与音乐鉴赏
传统戏剧鉴赏需要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鉴赏与戏剧鉴赏的内容基本相似。近几年,音乐鉴赏成为一门单独学科。采茶戏的鉴赏就是将传统采茶戏与音乐鉴赏相结合,可以在提升音乐鉴赏能力的基础之上,促进人们对于茶文化的理解。不同时代的戏曲,其风格也各有特点。所以在对戏曲欣赏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戏曲的文本进行分析,还需要从戏曲音乐伴奏的角度入手,体会采茶戏表演者所拥有的情感内涵。
1.1中国传统采茶戏
采茶戏作为我国古典戏曲中的重要分支,主要在我国的江南地区、岭南地区流行,它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戏曲模式。我国戏曲发源自元代,以《窦娥冤》最为着名。在此之后,明代戏曲的种类开始丰富起来,采茶戏也是从这个时期有了迅速的发展。明清时期,小农经济的发展基础较好,采茶戏曲文化在良好经济基础氛围中,获得了更加稳固的发展基础。我国的采茶戏在很多地区,有不同的戏曲类型。如,赣南地区的采茶戏与当地的方言、曲调相融合,形成独特地采茶戏曲流派。采茶戏是由采茶歌发展而来的,最初的采茶歌只唱小调,后与采茶舞相结合,并最终形成了采茶戏。采茶戏是由民间风格的曲调发展而来,并通过对采茶生活的体验得到了丰富。这种发展方式使人们对采茶戏曲背景了解更加深入、全面。
1.2中国传统采茶戏的乐器伴奏
我国传统采茶戏的戏曲伴奏,不仅仅是用来烘托采茶戏表演者的唱腔,更多的是对演唱者的有力支撑。演唱者、唱腔以及戏曲乐器伴奏,共同构成了采茶戏的主体部分。另外,传统采茶戏与传统戏剧模式的伴奏习惯相同,均具有“托”、“保”、“衬”、“垫”、“补”五个基本特点。采茶戏在表演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演员独特的演唱方式,使得欣赏者欣赏到其独特魅力。
基于采茶戏曲的这一特征,我国传统采茶戏主要选择锣、鼓、木鱼、唢呐以及笛子、二胡等,易发出欢快、明亮曲调的乐器进行伴奏。唢呐与笛子作为民间独特的吹奏乐器,表现力十分丰富,可以吹奏出悠长、高亢的曲调;也能演奏出欢快、婉转的小调,是戏曲伴奏中的不二之选。锣、鼓以及木鱼作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打击乐器,在采茶戏的伴奏中渲染了气氛,为吹奏乐器以及管弦乐器增强了节拍感,给人以更加完美的欣赏感受。
1.3中国传统音乐鉴赏
顾名思义,中国传统音乐鉴赏可以解释为对中国传统音乐所包含表演形式的鉴别、欣赏能力。鉴赏者通过观看我国传统音乐作品,感受其中传递的音乐情感,为欣赏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听觉盛宴。与此同时,我国传统音乐的品鉴,需要品鉴者具有音乐的敏感度,可以对音乐有灵敏感知能力,这种感受能力需要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不断地思考才能获得。音乐给人们的感受,首先反映在人们的情绪之中,音乐可以带给人们愉悦,人们也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自身内心的情感。目前,传统音乐的鉴赏是我国音乐鉴赏中,需要不断完善的重要部分。
2、传统乐器伴奏的音乐鉴赏分析
我国传统乐器伴奏与西方乐器伴奏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二者在鉴赏内容、鉴赏方式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国传统的乐器伴奏,主要以二胡、笛子等民族风格的乐器为主。此种伴奏模式在音乐鉴赏过程中,也应有独特地鉴赏角度,可以从音乐鉴赏的意境、风格以及功能性方面,对我国传统乐器伴奏的音乐鉴赏模式进行分析。
2.1音乐意境鉴赏
音乐是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介质,也是诗与画的结合。鉴赏音乐不仅仅要鉴赏其音乐旋律、音乐曲调;而且还需要通过曲调,体味其中的意境之美。比如,我国着名二胡曲目,被誉为西方《月光曲》的《二泉映月》,是由华彦钧利用简单的二胡演奏技法表现出来的,主要表达了其坎坷的一生,与命运斗争的遭遇以及在曲子中融入了对世间痛苦与不平的倾诉。通过对《二泉映月》的欣赏,给欣赏者呈现的是一个光润洁白的世界。此外,演奏者通过表演使欣赏者感受到泉水潺潺流出的声音,还能通过音乐体味到华彦钧与世界的对话。情景交融是音乐演奏的最高水平,也是音乐鉴赏者需要将自身情感融入,才能够体会到音乐意境的美好。
2.2音乐风格鉴赏
我国传统的音乐风格,主要可以分为五个基本类别:民间歌曲、舞蹈音乐、民间器乐、民间戏曲以及说唱音乐。其中,前四个类别在我国传承的历史最久,也发展的最为成熟。《高山流水》以我国民间器乐为主要的演奏风格,是我国的十大古曲之一。该曲以古筝为主要演奏乐器,此类音乐风格给人以“我欲乘风归去”的自由之感,音乐风格也是我国传统乐器中,表达较为明显的---即抒发自身情感所向,给人以美好的向往,对于友情以及知音的感悟更加深刻。古人在对此种音乐表达风格上使用较多,多用来抒发自身对于自由的向往和现世的抨击。
2.3音乐功能性鉴赏
音乐的功能性是对音乐特性的一类补充。其功能性主要体现于教育功能、审美功能以及认知功能三个方面,教育功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类功能。我国传统音乐在教育性方面的表现更为突出。儒家思想中,荀子所着有的《乐论》是我国首篇关于音乐美学的着作;也是通过音乐的方式来传递儒家的教育思想。荀子肯定了音乐的情感表达性提出高雅的音乐,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状态,也可以通过音乐强调传统的伦理观教育。荀子提出凡音由心而生,通过音乐也可以表现出人的情感以及内心状态。音乐的功能性在于育人,也可以育之人,为了社会和谐一致,需要强调音乐的教育作用。
3、传统采茶戏的乐器伴奏的鉴赏
传统采茶戏作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重要部分。在乐曲伴奏过程中也有独特地伴奏方式。通过对比我国传统的音乐鉴赏方式,采茶戏在将不同的乐器进行融合后,可以对音乐的意境、风格以及功能性有更高的提升,在鉴赏方面也有更多的理解。
3.1渲染音乐意境
采茶戏是来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在对采茶戏的鉴赏过程中,更加具有带入感。采茶戏的伴奏方式也是锣、鼓、二胡等简单的民间乐器,贴近人们的生活,给人们更好的欣赏体验。如,汤显祖戏剧中《牡丹亭》中有一个小片段将采茶戏融入其中,表演了采茶歌舞。此戏剧片段中的主要伴奏乐器为“勾筒”,为土质二胡的一种,在伴奏中加入了客家方言的演唱方式,乡土气息浓厚,使得欣赏者瞬间,置身于赣南地区的采茶人家。简单的乐器伴奏与简单的唱调,给予观众最好的采茶体验。音乐意境的渲染能够使音乐鉴赏者,有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而简单的伴奏与唱腔,也提升了采茶戏的意境氛围。
3.2确定音乐风格
采茶戏的出现影响着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比如,饮茶品茶与欣赏采茶戏相结合引领了一种新型的休闲生活方式,人们可以看戏听乐中感悟茶文化,理解茶文化,体验茶文化。戏曲虽然内容、模式有所差别,在鉴赏的过程中,都需要体验戏曲作品所展现的故事情节,感受戏曲背后的文化底蕴。此外,通过对采茶戏文化的鉴赏,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鉴赏能力,还可以增强人们的文化修养。我国传统音乐风格具有多样性,但采茶戏风格是将传统音乐风格固定为特殊模式---民间戏剧。采茶戏具有民间戏剧的特点,采茶戏演员通过简单的舞台,来表达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采茶戏的风格相对较为固定,更多的是描绘采茶人的采茶生活,还有采茶生活中发生的各种趣事。采茶戏的伴奏往往采取轻快、明亮的方式,来体现采茶人在茶叶丰收后的喜悦,越是简单的音乐风格,往往更能体现出丰富的情感内容。
3.3加强音乐功能性
采茶戏曲在音乐的教育功能方面的体现也十分突出。比如,在典型的采茶戏剧《三家福》中,通过描绘赵玉林与梁四珍的爱情故事的艰难,二者爱情被现实问题所困扰。最后,赵玉林中举后的梁四珍家人的种种表现,给人以丰富的教育意义,引发鉴赏者对于生活的思考。在采茶戏《赵玉林》中,主要是通过二胡伴奏为主,描绘赵玉林与梁四珍的爱情,二胡伴奏给人以悠远、绵长的情感体验,使人感受主人公相爱,并被世俗阻挠的辛苦。采茶戏的教育意义,不仅体现在对于爱情的探索中,更多的是引发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简单的社会问题背后是深刻的社会矛盾,采茶戏通过对于社会矛盾的刻画,给与欣赏者以更大的思考空间。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是采茶戏的最为突出的功能性体现。
4、结论
通过对我国戏曲的传统乐器伴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对其伴奏音乐鉴赏的过程中,以采茶戏为例对传统乐器伴奏分析恰如其分。这不仅仅是因为采茶戏曲是我国的古典戏曲中的重要组成,还因为采茶戏是我国茶文化与戏曲的交融部分。在采茶戏中包含了我国古典茶文化的思想,对采茶戏对传统乐器伴奏欣赏模式进行创新,通过体会伴奏的意境,明确我国古典戏曲伴奏的音乐风格,另外在欣赏过程中体味音乐的功能性。
参考文献:
[1]苏飞。采茶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探索[J].福建茶叶,2017,39(10):196-197.
[2]孙锐。采茶戏与巴蜀地区采茶戏之音乐关系[J].福建茶叶,2016,38(12):320-321.
[3]李淑君。浅谈采茶戏音乐发展的环境、构成与传承[J].福建茶叶,2016,38(06):352-353.
[4]贾丹妮。采茶戏中的舞蹈与音乐元素内涵分析[J].福建茶叶,2016,38(01):222-223.
范文二:
论文题目: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乐感培养思考
摘要:音乐鉴赏教学和学生乐感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践行美育思想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相关音乐基础知识,也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乐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本文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学生的乐感入手,对具体措施进行了适当的分析,希望能够为音乐教师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借鉴。
关键词:音乐教育 音乐鉴赏能力 乐感
长时间以来,音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艺术审美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能够借助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而音乐教学中鉴赏教学和乐感培养教学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保障这两部分教学实际效果,实现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乐感的培养,才能够真正发挥出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1、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措施
在音乐教学体系中,音乐鉴赏能力简单地说就是音乐学习者、演奏者、聆听者等在接触音乐作品过程中对音乐作品的分析、理解和感悟能力。在当前我国音乐教育体系中,教师不再局限于向学生传授简单的音乐知识,还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希望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化,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1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首要工作就是通过良好课堂环境的构建,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学习相关音乐知识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活动,突出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具体操作方面,教师把握音乐课教学的特性,可以边上课边播放一些舒缓的轻音乐,如中国的《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寒江独钓》《梁祝》以及西方的《田园交响曲》《蓝色多瑙河》《小夜曲》《回家》等等,让学生能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受到音乐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并且通过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而学生在高雅的音乐环境中学习和成长,音乐理解、感悟能力会进一步强化,为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1.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多样化教学方式
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在音乐教师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想保证教学效果,就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为了保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并且在教学方法的创新过程中关注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保证教学成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入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等等,并注意师生角色的兑换,促进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例如教师将《梁祝》名曲作为研究对象组织学生开展鉴赏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注意与学生进行身份的转换,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自主权,即在组织学生欣赏《梁祝》乐曲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自身理解和感悟,并提出鉴赏想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实施相应的引导,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梁祝》中所要表达思想情感以及其所营造的凄美意境,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学习这部分乐曲知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也必然会有所强化。
1. 3借助对比教学;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进行强化
对比教学法是音乐鉴赏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的乐曲进行分析,发现不同乐曲在创作技巧、演奏技巧以及情感表达方面存在的异同,能够在分析过程中对作品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对乐曲的情感领悟能力也会有所强化[4].所以音乐教师要想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切实加强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就应该引入对比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分析,把握作品的异同,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进一步强化。
例如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分别选择东西方的经典曲目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如要求学生对比《春江花月夜》《野蜂飞舞》两首曲子在演奏方式和情感表达方面存在的差异,并且从主体形式入手进行深刻的解读[5].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两首曲子的创作背景,并循环播放两首曲子,使学生在聆听中分析,在分析中对比,进而对两首曲子形成全新的认识。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作用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1. 4积极引入多媒体技术,刺激学生的音乐感官
在尝试探索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过程中,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音乐艺术与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教师在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积极探索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希望能够在立体的影音体验中实现对学生感官的刺激,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音乐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中,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刘三姐》音乐作品的过程中,由于现代学生并未接触过刘三姐所在社会,因此在赏析过程中对作品思想情感的理解和不够充分[6].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辅助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展示与《刘三姐》创作背景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展现刘三姐生平的小动画故事等,在这一过程中,《刘三姐》的音乐声始终伴随视频播放。这样就能够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形成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必然会有所提高,对学生深入学习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2、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乐感的措施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乐感的培养也是较为重要的内容,所以教师还应该正确认识乐感培养的重要性,并注意采取适当的措施促进学生乐感的强化。
2. 1夯实基础,组织学生进行视唱训练
音乐艺术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被统一称为声音的艺术。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夯实基础,为学习其他音乐内容创造良好的条件。所以教师要想在音乐教学中促使学生真正形成乐感,就必须让学生正确认识夯实基础的重要性,只有夯实基础,学生才能够获得培养自身乐感的契机。基于此,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视唱训练,对学生的听觉能力加以培养,促使学生在反复的视唱过程中能够形成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为学生深入学习音乐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学习音乐知识并进行基础性训练,就能够具备形成乐感的能力,再加上教师专业的教育指导,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必然会更加深刻,有助于学生乐感的最终形成。
2. 2借助丰富的音乐形式,培养学生的乐感
音乐艺术在演唱或者演奏过程中,不论是声音的高低、长短和强弱,抑或是音色方面存在不明显的差异,都能够将不同的思想情感展现出来,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教学活动,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强化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乐感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适当地选择不同的音乐形式,借助音乐形式的辅助对学生的乐感加以训练和强化,为学生乐感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完成对歌曲《怒放的生命》的讲解后,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录音机播放、教师演唱、伴奏播放等不同的音乐展现方式让学生学习和理解这首歌曲,并在特定的意境中抒发自身感想,真正感受到音乐中对旺盛生命力的推崇以及对生命的向往,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学生借助不同的音乐形式加深对歌曲的认识和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明显的增强,并且个人乐感也会进一步强化,对学生乐感的培养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2. 3鼓励学生自主演唱,实现对学生乐感的巩固
在学生经过反复的基础性训练,并接受教师系统的教育和指导后,要想深化对音乐乐感的认识和理解,实现对自身乐感的固化处理,还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不同的歌曲形式进行演唱,并且在演唱过程中结合自身理解和感悟进行对比分析,对自身乐感加以巩固,希望学生能够从深层次、多角度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并将其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参与自主演唱,自身音乐理解能力、演唱能力和乐感都会得到显着的增强,并且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也会得到适当的培养,对学生在新时期的全面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3、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乐感的培养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并且具有长期性特点,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提升状况不断对教学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切实加强对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沈娟。浅谈如何培养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乐感与鉴赏能力[J].北方音乐,2016,36(5):125.
[2]朱妍。试论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与鉴赏能力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5):61.
[3]彭慧。谈谈音乐鉴赏课教学和培养初中生乐感[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24):79.
[4]张静秋。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J].科研,2016(9):43.
[5]席春茂。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及鉴赏课教学思考[J].北方音乐,2015,35(13):112.
[6]张黎艳。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2):69.
[7]潘小凤。浅谈初中生音乐乐感的培养及音乐鉴赏[J].未来英才,2015(6):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