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4-14 编辑老师:佚名
许多小学生不喜欢作文,课堂上歪着小脑袋半天也写不出一句话。作文成了小学生的负担,一提起来就没有兴趣,这是为什么呢?小学生生活范围比较狭小,尤其是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阅历浅,实践少,接触的东西比较单一,所以他们感到写作文很困难,没有什么内容可写。“作文”这项作业,让学生们很被动,被迫去写,应付任务,写出来的作文缺乏真实,语言呆板,没有感情,越是这样的作文,越会被老师不重视或者招来批评,导致学生对作文更加抵触。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变写作为乐事,让小学生也想写、会写、甚至爱写呢?我认为兴趣很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阅读就是兴趣培养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学生生活范围中没有机会接触到的知识,可以通过阅读来认识和理解,在阅读中学习语言的运用,积累丰富的词语,增长见闻,使写作变得简单,词汇丰富,下笔有神。
阅读有“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种。课内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包括教材和辅助工具书。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堂以外阅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提高写作水平。
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开展课外阅读还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是启迪智慧、锻炼才能的一条主要途径。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37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710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这样看来,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
如果教师能结合教材帮助学生研读一些书籍,通过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阅读带课外阅读、以阅读方法指导阅读实践等方法,则更能增强课外阅读的方向性、目的性及思想性,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读书的欲望,尽最大限度地使人人参与到读书活动中,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1、故事或问题引趣。把一篇篇幅较大的读物缩成一个故事讲出来,或提出一个与原著有关的问题引出来,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去探究原著。如引导学生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先提出问题:“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老师看谁读书仔细,对保尔这个人物理解的透彻。”
2、巧借课文激趣。例如:学习《草船借箭》一文后,借此机会提出:“同学们还想知道诸葛亮更多的故事吗?请看《三国演义》。”
3、定期开展阅读汇报课及利用课前课外阅读点滴交流。让学生谈课外阅读情况、谈体会,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情趣。比一比谁读的书多,谁了解的故事多,谁认识的人物多,并结合各类文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兴趣。
(二)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1、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所以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
a. 教师统一指定读物。要充分利用好与我们现行教材相匹配的自读课本。在课堂教学中,点拨学生阅读书中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如学习了课文《可爱的草塘》后,推荐学生自学《野荷塘》一文,运用课堂上所学的“读懂一篇课文”自学的方法来自读,体会野荷塘的美丽景色,感悟荷塘少年的美好心灵。
b. 学生自由选择读物。对于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也要给予宏观上的指导,教会学生选择内容积极的读物进行阅读。
c. 结合课文有计划、合理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教材扩展延伸,我们除按进度读好自读课本外,还可以安排一些相关的读物;从体裁考虑,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刊杂志,如可以引导学生读学生版的四大名著;从时间考虑,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报刊,假期时间要安排篇幅较长的读物。除了自己向学生推荐读物,还发动家长、学生互相推荐好的作品,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课内,并给予鼓励,以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a. 浏览性的泛读法。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b. 进行速读训练。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
c. 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不动笔墨不读书”即教会学生做笔记。如圈点勾画、作批注,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标点符号分别表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等。还可作适当的读书笔记,如摘抄、编提纲、写体会。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然后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
3、培养学生的阅读迁移能力
指导学生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推动班级阅读活动
1、阅读指导课。教师选择一本书,首先自己认真阅读,写好读书笔记,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然后指导学生阅读 。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来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
2、课外阅读活动课。经常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课,能大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举行朗诵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座谈会、读书知识会、辩论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评等。
3、阅读交流展示会。开展读物交流会,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读物,充分发挥每个读物的作用,相互交流读后的看法与感受,可以使学生从各个角度更深层次的去理解读物。
课外阅读给了课内阅读很好的补充,而课内阅读又给了课外阅读很好的铺垫,两者方法相通,相互借鉴,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不但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感受、理解知识的同时,深入探究,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通过学习各种阅读方法,学生已经学会大量的积累,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有了创作的动机,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者结合,写作就不难了。在学生想抒发感情的时候,可以借鉴好的写作方法,恰当的运用积累的词和句,在加上自己的见解与风格,一篇好的作文就会轻松愉快的完成了,作文也就不再是小学生的负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