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8-31 (欣欣)提供原创文章
摘要: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最常见的一种问题行为。会阻碍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因此攻击性行为作为一种消极的社会行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那么,什么是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是任何有意伤害生物体的行为且被伤害者会力图避免这种行为。它有什么理论的依据?本文将依据以往研究者的观点将攻击的理论分为四种:生理学理论、挫折-攻击说、社会学习理论、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在本文中主要采用了观察法、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理论总结法和访谈法。攻击性行为的类型有工具性攻击与敌意性攻击、身体攻击与言语攻击、习惯性攻击与偶发性攻击、主动性攻击与被动性攻击。大致把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种:认知错误、遭受挫折、社会交往技能的缺乏、模仿、生理疾病、溺爱与纵容。怎样才能减少儿童的攻击性,针对案例给出了适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攻击性行为;理论;原因;对策建议
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1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
(二)相关研究综述-1
(三)研究方法-1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理论概述-2
(一)概念界定-2
(二) 理论基础-3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类型-3
(一)工具性攻击与敌意性攻击-3
(二)身体攻击与言语攻击-3
(三)习惯性攻击与偶发性攻击-4
(四)主动性攻击与被动性攻击-4
四、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4
(一)模仿-4
(二)生理疾病-6
(三)认知错误-6
(四)社会交往技能的缺乏-7
(五)遭受挫折-8
(六)溺爱与纵容-9
五、改善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对策建议-9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10
(二)培养幼儿掌握适宜的心理宣泄能力-10
(三)教会幼儿与人际交往的技能-10
(四) 消除对攻击行为的强化-11
结语-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