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4-11 编辑老师:佚名
1994 年,“留守儿童”这一词汇在我国第一次出现,产生这一特殊的群体的原因是,中国城乡间人口往来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度的涌向城市,形成了“民工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不仅无法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待遇,而且也无法解决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所以,很多农民工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农村,将孩子托付给别人加以照看,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相伴而生。
留守儿童的界定
20 世纪末期以来,随着中国城乡间人口流动增多,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批涌向城市,造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转移现象,称为“民工潮”。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结构体系,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享受到和城里人相同的待遇,他们的孩子不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因此,很多农民工在进城的同时选择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其他人如父辈、兄弟姐妹代为照看,从而形成了中国所特有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本研究所研究的留守儿童指的是农村留守儿童,必须是长期(三个月以上)在外务工的农民子女,不包括那些以就地转移的形式务工的农民子女也就是尽管农民也务工但是每天依旧回家和子女共同生活不在研究范围之内。
留守儿童研究的现状
“留守儿童”这一词汇最早出现时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随着这一社会群体日益的壮大,留守儿童所存在的和面临的问题也就越发明显,于是人们开始把注意力逐渐地转移到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上来。自 2000 年以来,国内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对留守儿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各类学者的调查中显示,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由于旁人(除父母以外)监护,由此引发了情感缺失、教育监护等方面的问题。目前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系统研究及对策和留守儿童的个人生活方面。例如:王东宇(2003)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抚养人的受教育程度呈现显著负相关。刘亚等认为留守儿童存在着自卑、叛逆等问题。除此以外,根据研究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照料还是有保证的,然而他们内心的情感世界常常被忽略,对亲情的需求难以满足。留守儿童多由单亲照顾或隔代照顾,与父母关系相对疏远,亲情缺失,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依赖性强,社会责任感缺乏。在农村家长传统的观念作用下,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已出现了明显的两个极端,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身体健康就行,能吃饱穿暖就好,他们的观念依旧停留在对孩子好的物质层面上。而另外一类家长认为尤其长期不在孩子的身边,我要好好的宠她,对他好,长此以往,也就出现了过度溺爱,对孩子有求必应这也同样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通过前人的研究我们不难看出留守儿童的内心情感世界常常会被家长或监护人忽视,他们不在意孩子每天在想些什么,可能也不会在意孩子每天做了些什么,长期下去,孩子内心的想法堆积起来,无法排泄情绪。这样的情况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需要更多的人去关注关心这个群体,帮他们找到合适的途径去打开心扉、倾吐内心的想法和情绪。
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我国特有的社会现象,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进行研究,有助于增加留守儿童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及时纠正自己的偏见、做到客观准确的评价他人,从而培养孩子积极理性的生活态度。本研究从心理理论着眼,研究留守儿童的孤独感,通过一系列实证得出不同因素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在此我的身份不仅仅是一名准小学教师,还是一个有着“留守儿童”身份的过来人。此研究是我自身经历的扩宽,感同身受地去理解所研究的对象,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在生长中所表现的坚强的力量。作为一名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师范生,在今后的学校生活中,将会面对来自各种家庭背景的学生,包括留守儿童。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将更加公正客观地看待儿童,给予儿童合适的关注及爱护,尊重儿童,平等地对待儿童。本研究将会主要从留守儿童的视角出发,找出影响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因素,以便之后新踏入岗位的我们关注留守儿童的行为和心理状况。
基于上述思考,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如下:
1、描述层面的研究目的
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通过自制的学生基本情况问卷以及孤独感量表,以留守儿童为研究视角,调查留守儿童孤独感产生原因。
2、解释层面的研究目的
通过测量、统计分析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剖析降低孤独感水平的有效方法。
3、探索层面的研究目的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呼吁老师家长关注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
本研究的具体假设如下:
1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一年级的孤独感水平最高。
2.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女生的孤独感水平高于男生。
3.不同看护类型的留守儿童孤独感存在差异。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水平最高。
4.父母离家的时间越长,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越高。
5.父母间隔回家时间越长,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水平越高。
5.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6.父母与留守儿童联系的频率越低,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越高。
7.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越低,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越高。
8.监护人和留守儿童的沟通频率越低,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越高。
9.学习成绩越差的留守儿童孤独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