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12-14 编辑老师:佚名
一、书法风格
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包世臣对早年沈曾植的影响比较多,笃信包氏的“中画圆满”之说以及黄小仲的“始艮终乾”之说,在用笔的方面,笔力较重,他最喜欢唐代的张怀瓘《药石论》中的“一点一画,意态纵横,偃亚中间,绰有馀裕”。[ 张怀瓘《药石论》]他中年由帖入碑,尤其喜欢张裕钊的书法,推崇《张猛龙碑》、wWW.EEELW.com《高湛墓志》、《敬使君碑》等碑,在结体方面有很多的注意。光绪壬寅以后,他对碑帖的研究逐渐生疏,而书画方面对其兴趣增加,他逐渐将精力转到书画上面,故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研究书画上,在《旧拓圣教序跋》中自认为“性乃不近”[ 沈曾植《旧拓圣教序跋》],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他的心绪了。到了晚年,他把碑帖相融,融会贯通,沉潜于古今嬗变之理,持论经常发表以前古人没有发现的论述,如他在给门人谢凤孙的信中提到“冬心开顽伯之先”;又如他在《菌阁琐谈》中提到“李斯亡篆以简直,中郎亡隶以波发”[ 沈曾植《菌阁琐谈》];又如在《护德瓶斋涉笔》认为,“西汉未隶石刻间杂为正书”[ 沈曾植《护德屏斋涉笔》];又如称金文中的楚人书,到《校官碑》。到王大今,“吴、会书自有一种风气,略近中郎,而益畅上风。《谷朗》、《爨碑》,皆其遗韵”;又如他认为“李怀琳之《绝交书》、孙虔礼《书谱》,皆写书之变体,其源出于《屏风帖》。”等等。[ 狄德全《论沈曾植的书学思想》]沈曾植留世之作众多,下面就从章法、用笔、结构等方面来简要分析一下他的书法艺术风格:
(一)形散神聚的章法
图1是沈曾植用草书创作的的《五言诗轴》,首先从整体来看,这幅作品通篇行间气脉贯穿通畅,气韵生动,浑然天成,字形大小穿插,点画生涩遒厚,结字错落缤纷,面貌奇肆而韵味醇古,轻重相间等关系得到了恰当的处理,如图2,他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以碑入行草,以魏碑方笔折冲法入草书,整幅作品透露出浓浓的金石气味道,沈氏书法貌似松散,实则意到笔随,回护照应,不失毫厘。章法布白相揖相让,处处呼应,静中求动。这幅作品的行距较小,相互穿插。在墨法上,这幅作品在笔势的轻重缓急和墨色的干枯浓淡上具有丰富的节奏变化,奇趣横出。由于对法帖的大量学习,对行、草笔势很娴熟,因此其点画起止、圆转、方折以及笔画之间的呼应牵带表现的淋漓尽致,委曲得宜。沈曾植提倡“碑帖兼融”,如图2,他以自己的博识和创造力为之躬践力行。他做大的特点就在于以碑入行草,以魏碑方笔折冲法入草书。
(二)奇崛方整的用笔
沙孟海所说的“方笔翻转,开书学新境界”,指的就是沈曾植的行、草书以写碑笔法写帖、碑帖兼融的创新之举。用笔多侧锋铺毫外加转指之法,又因为他临习汉魏南北朝碑刻时丰富了他的营养和功力,例如图3的“方”字,他的点画更加凝重沉厚,字里行间充满隶、楷相间的生拙意趣。[ 宋海涛《清末民初书风研究》]例如图4的“牧”字,中锋用笔,兼有侧锋,行笔迟重意在追求汉、魏古趣。从笔画的形态来看,其书法的点画大多是以圆融为主调,横画多处理成平直中带有一定程度的弯曲,竖画则带有比较明显的弧度,撇画刚劲,捺画则强调一波三折的韵致。沙孟海曾说过:“他是个学人,虽然是会写字,专学包世臣、吴熙载一派,没有什么意思的;后来不知怎的,像释子悟道般的,把书学的奥秘‘一旦豁然贯通’了。他晚年所取法的是黄道周、倪元璐,他不像别人家的死学,方法是用这两家的。功法依旧用到钟繇、索靖一辈的身上去,所以变态更多。专用方笔、翻覆盘旋,如游龙舞凤、奇趣横生。”[ 沙孟海《沙孟海论书丛稿。近三百年的书学》],所以他的书法会有一种古朴的质感。
(三)错落缤纷的结构
通过对章法、用笔的了解之后,下面来简要分析沈曾植书法的结构。其结字别具一格,字形结体正欹相间,如图5,字往左上角倾斜或右下角拉伸,大小错杂,力避平庸造型,整体势的流动变化,字的内部空间较大,其结体大多数是受到法帖的影响比较大,但是整个字具有浓厚的章草味道,每个字形态各异,字与字之间的连笔不多,开阔的上办部分和收敛的下半部分是其字的主要特征,整个字具有浓厚的章草味道,因此,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很拙、很质朴的效果。和其他书家不同的是,喜欢运用生拙的点画和奇崛的字形是沈氏突出的特点,我们从他的字的结构中仿佛能够感受到他的风格特征所要表达的不一定是气势,而更在于对体态的表现。因此,通过对沈曾植的草书作了分析之后,我们了解到,他的以碑入行草的书法风格,在碑学盛行的清代有着复明草法之举。
沈曾植书法最为明显的特征就在于,通过运用隶书和北碑的用笔来书写晋、唐的行草,字形体势来源于法帖但是又有很少的连带,附有顿涩感,先设奇险再化解调和、有意无意制造矛盾的做法,如图6,反映出沈曾植独特的艺术观点和审美追求。同时书家曾熙曾总结沈曾植的书法特点是:“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人处在不稳。”又解释说:“惟下笔时时有犯险之心,所以不稳,字愈不稳则愈妙。”“拙”“生”“不稳”,确是道出了沈氏书法的精神所在,而“犯险”一语,堪称传神写照。[ 刘恒《中国书法史清代卷》]
二、对后世的影响
沈寐叟对后代书坛上有巨大的影响。包括现代书坛的一些大家,例如马一浮,沙孟海,王蘧常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沈曾植的影响和熏陶,王蘧常更是用“方笔翻转”之法把章草写的别具一格。中国的书法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已经渐渐脱离了实用的功利目的,抒情功能日益浓重,使它更快地趋向一种审美目的,艺术家的个性和表现在作品中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于是沈曾植在现当代有了崇高的地位,其作品和创作方式在当代书坛大放光彩,正如胡传海在《文化视野中的沈曾植——沈曾植书学思想评述》一文所指出的:“沈曾植的存在之所以是真实的,在于我们与他交谈,他与我们面临共同的问题,并相互要求解答,情感与心智上的交往、对话、共感把历史文化与现实的历史意识联系了起来。[ 胡传海《文化视野中的沈曾植——沈曾植书学思想评述》]从书法创作的当代接受的角度来看,沈曾植被认可的因素,可能是因为我们面临同样的碑帖抗争、中西文化交融,书法观念动荡激烈......沈曾植的碑帖融合倾向符合了当今不少书法家的审美意绪,于是乎沈曾植从历史的后台走到了前台。[ 金开成 王岳川《中国书法文化大观》]
三、结语
一代国学大师沈曾植,也是一位有创新精神的书法家,他将写碑的笔法运用到了他的书法创作中,碑帖兼融,为书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我觉得我们在学习书法道路上要向他一样,既要向古人学习,首先要有扎实的书法功底,也就是说在书法道路上要刻苦,要勤奋,又要在其基础上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