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11-18 编辑老师:佚名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应用前景等:
研究目的:
作为首位非裔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表现了白人主流文化对黑人妇女精神以及心理造成的可怕影响。本论文拟从三方面研究白人主流文化对黑人女性的影响:佩科拉对白人审美标准的认同;宝琳对婚姻生活的否定以及杰拉尔丁为代表的黑人与黑人社群的疏离。
意义与应用前景:
种族文化性别差异与歧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类社会。本文通过细读诺奖得主托妮·莫里森反映白人文化对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压迫的作品《最蓝的眼睛》,从审美、家庭关系和社群关系三方面阐释白人文化对黑人女性的致命影响。进而加深对托妮·莫里森作品主题及其独特切入点的理解。
二、研究的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小说《最蓝的眼睛》中白人文化对黑人女性根深蒂固的影响。本论文拟从三方面研究白人主流文化对黑人女性的影响:一、用佩科拉的遭遇分析小说中白人文化对黑人妇女审美的影响。二、以宝琳的生活经历说明白人文化对黑人婚姻及家庭关系的影响。三,以杰拉尔丁为例剖析这种文化对黑人社群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深入了解小说作者、作品及《最蓝的眼睛》中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2.深入探究白人文化对黑人妇女造成的精神和心灵上的伤害。
3.深度挖掘黑人妇女的内心世界以及精神失衡状况。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当前收集的文献:
研究思路:
认真阅读原著,广泛查阅收集资料,通过佩科拉的悲惨遭遇,宝琳的冷漠家庭生活以及杰拉尔丁对自身文化的疏离态度剖析白人化对黑人女性产生的悲剧性影响,深刻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根本原因。
方法:本课题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深入研究相关文献,对作品及作者的相关信息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从而更好了解白人文化对黑人的冲击和侵蚀。
文献:
[1] Morrison,Toni. The Bluest Eye [M].New York, Knopf. 1970.
[2] Baker, Houston A. Jr. and Patricia Redmond. Afro-American Literary Study in the 1990s [M]. Chicago: U of Chicago.
[3] Morrison,Toni. The Bluest Eye [M](中译本).南海出版公司,第1版,2014年8月1号.
[4] 高含菊,《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生存心态及形成.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
[5] 高瑞成,A Sociological Study of Black Family Relationship in Toni Morrison’S The Bluest Eye.河北师范大学,2012,12.
[6] 胡丽英,张传彪.最蓝的眼睛能给黑人带来什么?——重读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1:155-158.
[7] 刘艳芳.黑人的异化——评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J].今日科苑,2010,2: 143.
[8] 罗虹、徐辉.强势文化冲击之下的黑人文化流失——从《最蓝的眼睛》透视[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7-49.
[9] 王守仁,吴新云.《性别·种族·文化:托妮·莫里森与美国二十世纪黑人文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0] 徐菁,On the Tragic Features of Pecola in The Bluest Eye.河北师范大学,2012,12.
[11] 徐文培、孙媛.文化殖民主义影响下黑人与本土文化的疏离——莫里森小说《最蓝的眼睛》中他者形象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4:139-141.
四、特色或创新之处:
创新之处:
本文将种族文化对黑人女性的影响作为切入点,通过文本细读,从审美、家庭关系和社群关系三方面阐释白人文化对黑人女性的致命危害。
五、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第一阶段 2016年6-9月 确定选题,收集资料和文献,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 2016年9月 完成开题报告答辩
第三阶段 2016年9月-2015年2月 确定论文框架,整理写作思路,开始写作
第四阶段 2017年3月-4月 完成论文初稿
第五阶段 2017年4月-5月 根据导师意见修改、润色论文。
第六阶段 2017年5月底-6月初 论文定稿并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