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11-19 编辑老师:佚名
课题研究现状: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20世纪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黑人女作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出现了“赫斯顿复兴”,她的作品成为美国文学、黑人文学和妇女文学的经典。《他们眼望上苍》是赫斯顿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没有像当时的主流黑人文学那样表现强烈的种族冲突和对种族歧视和压迫的抗议,因此一发表就遭到黑人作家的批评,受到冷落,被埋入岁月的尘埃之中,直到女权运动高涨的20世纪70年代,才从尘封的历史中被发掘。
据四川大学程锡麟教授《赫斯顿研究》中表明,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兴起了“赫斯顿热”,除了大量的论文之外,关于赫斯顿研究的专著多达70多部,进入21世纪,几乎每年都有关于赫斯顿研究的新论著出版。从研究现状来看,对赫斯顿的研究的辐射面比较广,仅对《他们眼望上苍》这部小说的研究,就有很多作品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它。如谢丽尔·沃尔(Cheryl Wall)编,《赫斯顿的<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专题资料汇编》(Hurston’s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a Casebook,2000)指出:“作为一个人类学家,通过多年紧张且危险的研究,她重新开发了黑人文化传统。作为一个小说家,通过对环境的选择,对人物的描写和对语言的执着提炼,她汇集了这种遗产,她的声音成为美国黑人文学中第一个真正黑人女性的声音。”马丁·雅普托克(Martin Japtok),《从后殖民视角看女作家》(Postcolonial Perspective on Women’s Writer,2003)赞扬了这部小说展示了在美国文学中民俗文化的恢复作用和储存的价值,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和艺术资源。如戴安娜·迈尔斯(Diana Miles),《佐拉·尼尔·赫斯顿作品中的妇女、暴力及证词》(Women,violence&testimony in the works of Zora Neale Hurston,2003);莎伦·L·琼斯(Sharon L.Jones),《重读哈莱姆文艺复兴:杰西·福赛特、佐拉·尼尔·赫斯顿和多萝西·韦斯特小说中的种族、阶级和属性》(Rereading the Harlem Renaissance:Race,Class,and Gender in the Fiction of Jessie Fauset,Zora Neale Hurston,and Dorothy Wesr,2002)把此书视为一种代表,它代表了被经典排除的问题,女性争取发言权、非裔美国人寻求文学传统和文化批评的有效性问题。此外,还有许多评论家对这部小说中所显示的鲜明的美国黑人美学的严肃讨论,认为它剥夺了主流话语的力量,从而突出了黑人文化建构的过程。还有评论家将此作品视为融合了现实主义、传奇文学、神话、宗教、心理学和怀旧情绪的一部现代小说。
与国外相比,国内的赫斯顿研究起步较晚,单独研究赫斯顿的专著仅有由汪义群主编、程锡麟(2005)撰写的《赫斯顿研究》,是目前国内关于赫斯顿研究最为详细全面的专著。21世纪以来,我国国内有关赫斯顿的研究开始出现升温趋势,国内刊物上陆续发表了一些质量较高,视角较新的文章,总的来说,国内对赫斯顿的研究主要是在这么几个方面:一、从女性主义角度,如赵纪萍(2007)《一部黑人女性主义小说的经典——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赫斯顿的<他们眼望上苍>》中黑人女性对自我身份和自我声音的追寻,强调性别之间,种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二、成长小说特点。如胡笑瑛(2009)《<他们眼望上苍>的成长小说特点》中女主人公珍妮的婚姻历程为主线,结合欧洲的成长小说论,突出了珍妮的自我追寻和精神成长的意义,拓宽了赫斯顿的研究视野。三、从赫斯顿的种族观和文化观角度,如韩晓燕(2009)《<他们眼望上苍>中的种族意识》从细节入手,揭示了赫斯顿隐藏在诗情画意中的种族主题,同时也指出了赫斯顿的文化相对主义观点。四、叙事技巧。如宋韦(2013)《从叙述学角度解读<他们眼望上苍>》分析赫斯顿特殊叙事技巧和深层文化原因。五、与赫斯顿本人生活经历的联系。如赫斯顿的自传《道路上的尘埃》。六、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如王红叶(2011)《<他们眼望上苍>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黑人、女人、人——<他们眼望上苍>的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身份”解读》。
作为近年来由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结合产生的新兴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以该角度对本作品的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很多此类论文都以女性主义视角探讨被殖民化压迫下的女主人公的身份问题,将珍妮看作拥有自我的黑人妇女新形象,其实珍妮的这一形象是在她的三次婚姻中逐渐确立的。本文则试以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为切入点,结合对珍妮三次婚姻生活的剖析,分阶段性的层层深入,探讨处在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双重重压下的黑人妇女生活的惨痛现实,这也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小说中掩藏的种族压迫和性别压迫问题。
课题研究目的:
本文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聚焦于女主人公珍妮的三次婚姻,综合运用黑人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理论对黑人女性自我丧失的原因,表现及自我的重建进行研究。赋予这部作品的女性主义主题和其中“黑人性”体现的反殖民特征更加真实、广泛的社会意义。为构建一种和谐的种族文化和性别文化,关注全人类的文化精神提供了跨时代的借鉴意义。
课题研究要点:
1. Introduction
1.1 Zora Neale Hurston
1.2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2. Post-colonial Feminism Reflected in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2.1 Definition of Post-colonial Feminism
2.2 Feminist Theme in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2.3 Feminism Reflected in Janie’s Three Marriages
2.3.1 Janie’s Self-realization for the First Marriage
2.3.2 Janie’s Revolt for the Second Marriage
2.3.3 Janie’s Final Metamorphoses for the Third Marriage
2.4 Post-colonialist Theme in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2.5 Post-colonialism Reflected in Three Phases
3.Conclusion
主要参考文献:
[1] Alice Walker: In Search of 0ur Mothers’ Gardens. San Diego:Harcourt Brace&Company,1983.
[2] Bloom, Harold: Zora Neale Hurston. New York: InfoBase Publishing, 2007.
[3] Bressler, Charles: Literary Criticism: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Routledge, 1984.
[4] Diana Miles:Women,violence & testimony in the works of Zora Neale Hurston. New York: Peter Lang, 2003.
[5] Frantz, Fanon: Black Skin, White Masks. Trans. Charles Marlmann. London: Pluto P, 2008.
[6] Zora Neale Hurston: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Chicago: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78.
[7] Zora Neale Hurston: Dust Tracks on a road.New York: Harper Perennial,1996.
[8] 程锡麟. 赫斯顿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9] 韩晓燕.《他们眼望上苍》中的种族意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
[10] 胡笑瑛.《他们眼望上苍》的成长小说特点[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
[11] 赵纪萍.一部黑人女性主义小说的经典——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赫斯顿的《他们眼望上苍》[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