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1-25 编辑老师:佚名
课题研究现状:
当今世界跨文化交际迅速发展,这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语言交际的重要性,恭维语是语言交际重要的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中使用恭维语时表现出很大差异,这体现出不同民族文化内涵,若不了解这些差异及其背后的民族文化就可能导致跨文化交际中恭维语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这一概念首次出现于Jenny Thomas的书中,Jenny Thomas (1983)在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中提出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这一概念,她将其定义为“the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what is meant by what is said(不能理解别人话语的含义)”并把语用失误划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两大类。
从语用学角度看,语用失误反映了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要避免跨文化交流中出现语用失误,首先要尊重并理解对方文化,其次尽量适应对方文化。只有尊重并且相互了解彼此之间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才能在跨文化交流中尽量避免失误。
恭维语是人们交际中频繁使用的言语行为,通常以对人际关系产生积极影响。罗丽莉(2007)在《英汉恭维语的语用差异及对策》中指出,“恭维语也是一职多能的社会言语行为, 其构成方式虽然很简单, 但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功能却不容忽视。”她在该文章中提出恭维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大的功能,即转移话题的功能和协调交际中双方关系“一致性”的功能。
中西方恭维语在各个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王君兰(2009)在《中美文化中恭维语语用差异与语用失误》提出,无论从句法结构还是语义组成方面,美国英语和汉语在恭维语言语行为中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另外,在恭维语应答方面,美国文化中人们大多对恭维表示感谢,而中国人在受恭维时则倾向不接受,原因是中国人一向视谦虚为美德。
石秀珍、屈萍(2011)在《英汉恭维语的语用差异及其文化理解》中指出了提出英汉恭维语语用差异具体表现在恭维对象、恭维话题、恭维人称及恭维方式的应答等方面。
苗淼、管相丽(2013)在《英汉恭维语差异的语用解读》中指出中西方在使用恭维语时的策略差异,中国人要称赞某人或某物时通常会使用隐性恭维语,而西方人则会采用直接的表达方式。这是中西方在使用恭维语时的策略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恭维语使用差异体现了两个民族的文化背景,这也是中西方恭维语使用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常莉媛(2013)在《中西恭维语的语用差异研究》中首先提出中西恭维语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宗教差异和地理位置差异。西方文化信奉基督教,主张人人平等;中国文化深受儒、道、佛家影响,“克己复礼”“尊老爱幼”等。
杨丽萍(2011)在《中西方恭维语的对比研究及对策》中写到英汉恭维语对比研究的意义,即“通过英汉恭维语的对比研究, 从跨文化的角度找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这对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学者和研究者或西方文化的学习者来说,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尽量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就要从语用学角度出发,着重培养语用能力,她提出 “学习英语时,学生不仅要学习英语语言的结构、 用法, 更要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交际中的背景知识”;“英语教学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过渡到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与西方人交流时, 应该尽可能地遵守英语的语用原则, 尊重西方人的文化习惯”。
恭维语的使用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中西方恭维语语用差异及可能出现的语用失误,深入探究其中蕴藏的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异,正确使用恭维语,提高人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课题研究目的: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综述跨文化交际中中方在使用恭维语时在各个方面的语用失误及具体表现等,系统归纳恭维语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以总结出相应的规避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