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1-29 编辑老师:佚名
课题研究现状:
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思维方式表面上具非物质性和物质性。这种非物质性和物质性的交相影响,“无生有,有生无”,就能够构成思维方式演进发展的矛盾运动。
冯琳(2012)在《直译还是意译——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谈起》中提及,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中;语言的使用体现思维的选择和创造。人类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来对客观世界进行观察、反映、分析和综合。某个民族将长期以来对现实的认识总结成经验,借助语言形成思想,又赋予思想以一定的方式,就形成了这一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方式。
在张婷婷(2012)的《中西思维方式比较》、邵光学(2013)的《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及展望》中均提及,中国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是整体性。在认知方面注重直观性,即通过直观来认识客观事物。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儒家思想的中庸性,要求不偏袒任何一种倾向。受伦理思维方式影响较深,使得一切客观对象都有道德阴影。跟中国的思维方式不同,西方注重个体性,尊崇利己主义,特别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他们通过思辨性认识事物的真实和本质,通过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认识和把握真理。注重科学性,习惯把客观对象与认识主体相对立。江南(2006)在《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浅析》、赵嘉(2013)的《中西思维方式差异与英汉翻译》中均提及,中国思维方式注重在心灵的静观中达到真理与智慧,不注重形式上的细密论证,认为只要人们在实践中可以从中收益,体现了感性强,理性弱的特点,因而具有模糊性,这种特性使中国人的形象思维异常发达。而西方哲学认为理性是人的最高本质,因而崇尚理性主义,即用理性、逻辑和批判的态度,看待世界的条理性和秩序性。西方人惯于以分析的方法看待世界、注重客观的验证,形成了发达的抽象思维以及严格的逻辑推理方法。正因为如此,西方国家很早就编纂了系统完整的百科全书,对动植物的分类研究也达到了很高水平,且对学科分得很细,并各在一领域自成体系。
裴盈盈(2012)的《传统节日下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胡荣柏(2013)的《从我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比较中弘扬中华节日文化》中均提及,各个国家所处国情的不同决定了其传统节日的差异。中国重视传统文化,尤其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人们都有着比较浓厚的家庭观念,常常通过家庭聚会体现。而西方社会基督教占有主导地位,大多数传统节日都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一些节日习俗更多的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集体性和狂欢性,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群体性,表现出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
吕雯雯(2009)在《中西传统节日饮食中的文化差异》中提及,中国传统饮食习俗源于岁时,寓意吉祥如意。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春节食品更多地蕴含了新年吉祥如意、财源广进、阖家幸福之意,寄托着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祈求和向往。西方传统节日饮食习俗源于宗教,寓意缅怀上帝。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是为纪念耶稣诞生而设的,象征感恩的火鸡大餐更是传统的食品。
课题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结合相关资料,对主要传统节日的起源、饮食、庆祝方式等文化习俗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其中反映出的中西方思维方式,并将双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对比,得出产生差异的原因,进一步找出双方思维差异互补之处,以及对未来中西方思维差异变化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