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1-30 编辑老师:佚名
课题研究现状:
身势语,又称体态语,是指传递交际信息的身势动作,如手势动作或面部表情等来表达说话人的意图以及思想感情。对人类身势语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先秦诸子以及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但也有人认为应该追溯到古罗马的雄辩时代,因为在那个时代强调用手势及身体动作来为演说助兴。而对非言语的正式研究,更多的学者认为应该是从查尔斯•达尔文开始的。1872年,达尔文出版了《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解释了动作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因此达尔文也被称作现代非语言交际之父。 20世纪初,身势语的研究还没有自成体系,仅仅停留在身体外表特征等一些个别方面。50年代的身势语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伯德惠斯特尔(Birdwhistell)在1952年出版的Introduction to Kinesics和爱德华•霍尔(1959)的The Silent Language都堪称奠基之作。伯德惠斯特尔提出了该学科的英文名称Kinesics。60年代是身势语研究的“大跃进”时期,身体各部分的具体行为动作已经纳入到研究范围之中。艾克曼和福雷森提出了著名的体态语作用:象征行为,说明行为,情绪行为,调节性行为和适应性行为。70年代,众多的研究成果开始综合,如:法斯特的Body Language,洛雷塔•A•马兰德罗和拉里•巴克的非语言交流Non-verbal Communication。80年代以来,非语言交际研究进一步发展。期间,阿伦•皮斯所著Body Language总结概括了一些著名行为学家的许多研究成果,并把它们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的类似研究成果相结合。同时,伴随着以美国为首的世界范围内的非语言交际学的兴起,许多外国著作也进入中国,如孟小平(1988)所译的《非语言交流》(Non-verbal Communication)和博卢西纳耶所著、毕继万(1991)所译的《非语言交际对比之中英体态语篇》等。在我国也出版了一些成果,如耿二岭的《体态语概说》,庄继禹的《动作语言学》等。 不仅如此,身势语的对比研究也在不断的发展。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莱克•布罗斯纳安教授所著《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一书中,第一次直接将中国与英语国家的非语言交际进行了比较系统全面的对比,并且认为中外文化聚拢型(togetherness)和离散型(apartness)的差别正是中外非语言交际行为差异的核心所在。这本著作对于中国人从对比中了解英语国家身势语交际行为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我国方面,李杰群的《非语言交际概论》综合对比了国内外研究成果,对身势语各方面进行了专题性的对比分析,是一本入门级的教材。 进入21世纪,身势语在我国的研究范围开始扩大。张巨文(2001)指出非言语交际是人类进行交际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从其对提高人们母语及外语的能力及外语交际能力和了解外语民族的非言语交际特征两方面进行分析讨论,研究非言语信息的交际价值。龙翔,黎政(2002)则从语用失误的角度对比了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使我们从中得到一定启示。除了研究范围的扩大,研究的细节也越来越深入。郭孝田(2000)着眼于shrug这一动作,利用Cobuild语料库,对如何描述shrug这一动作以及shrug在不同场合的运用进行了比较全面立体的分析,为身势语的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及方法。近年来,身势语与国际商务活动的联系也日渐紧密。杨倩,胡春凤(2006)分析了眼语,脸语和手语在商务谈判中的作用,让我们更多的了解商务谈判成功的要素。赵波,赵丹(2013)从语用语境这一新视角,结合国际商务成功与失败的实例,分析了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身势语交际行为。 身势语的交际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这一全球趋势之下,我国与国外的国际商务交流不断深入,跨文化的商务谈判也是越来越频繁。现今国内外对商务谈判技巧以及礼仪方面的研究颇多,身势语在商务谈判中的运用也颇有涉及,所以本文将对中美两国之间的商务谈判中身势语的使用进行探讨。
课题研究目的:
本文将从跨文化的角度讨论身势语以及国际商务谈判,并且以中美之间的商务谈判为例对身势语的使用及其所传达的信息进行对比研究,让中西方商务谈判人员认识并了解到身势语的含义及其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将其运用与实践中,提高商务谈判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