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2-01 编辑老师:佚名
课题研究现状:
托妮•莫里森是20世纪当代美国文坛最负盛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以高超的叙事手法和写作技巧勾勒出美国黑人在白人主流社会的挣扎与探索,特别是黑人女性在性别与种族的双重压迫下追求个性解放追寻自我的艰辛历程,完成一部部描绘黑人文化的著作,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秀拉》为其赢得盛誉的同时,也掀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秀拉》的热潮。他们从不同角度分别对《秀拉》做出研究。 Guiqin AN(2011)在The Analysis of Sula’s Image as a New World Black Woman ---- Preserver and Destroyer一文中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了秀拉的形象,认为秀拉作为一个新世界的黑人女性,大胆又叛逆,既是黑人社区的保护者,也是黑人社区的破坏者。国内也有学者从女性主义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从<秀拉>看托尼•莫里森的女性主义观点》一文中,章汝雯(2007)提出,黑人妇女将个性解放、实现自我和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相结合、相统一的重要性。文章从女性力量和民族性的结合、女性追求个性解放、民族文化三个方面论述莫里森的独特的女权主义观点,从而指出托妮•莫里森的女性主义观点是受黑人民族性制约的。 杜志卿和张燕(2004)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考察人物形象的生命历程,在《<秀拉>:一种神话原型的解读》一文中认为《秀拉》的主人公秀拉是一位敢于反抗传统社会,努力追寻自我价值的黑人女性,她的命运是西方传统神话中追寻原型、替罪羊原则和撒旦原型在特定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下的置换变形。杜志卿(2004)也从后现代叙事特征方面对《秀拉》进行探析,他的《<秀拉>的后现代叙事特征探析》认为《秀拉》对人物故事的处理已打破传统小说那种直线式的描写,其叙述过程具有后现代主义小说“反情节”的特点,小说中描写的畸形、怪诞的人物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或周围那些离奇、荒诞的事件属于后现代主义荒诞叙事的范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秀拉、夏娃等形象模糊,行为、经历充满矛盾和悖谬,思想性格多重、不确定,具备后现代主义小说人物的基本特点。 解跃芳(2008)在《用读者反应批评解读托妮•莫里森的<秀拉>》指出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秀拉》中,主人公秀拉是一个“恶”的典型,认为莫里森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以支离破碎的故事情节形成读者阅读中的“空白”,从而激发读者参与的欲望,使其积极参与到作品的意义建构中来。文章提出读者先是经由不同的视角,对秀拉的“恶”形成了相互矛盾的观点;然后通过反复重读,在不断推翻、证实和重建自己的期待视野中,经历失望、愉悦以及顿悟,最终成为第二文本的创造者。文章围绕秀拉的“恶”,从读者反应批评“空白”和“否定”的理论角度,分析了小说中展示的审美价值和读者在意义建构中的作用。 周小平(1997)从时间形式角度对《秀拉》进行分析研究,他的《莫瑞森<秀拉>中的时间形式及其意味》指出《秀拉》有一个显著的地方是这部小说每章的标题是年代,即时间。把时间作为小说的一个形式看待,这个形式下所暗示的包含许多意味。认为《秀拉》是一部对时间形式进行探索的小说。 这些研究对《秀拉》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文化价值进行了透彻、中肯的阐释,值得欣赏和借鉴。
课题研究目的: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除了运用丰富的写作技巧之外,还涉及种族、性别、政治等诸多问题,值得思考和研究。与以往美国黑人文学偏重男性不同,托妮•莫里森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黑人女性的内心世界,塑造了许多独特的黑人女性形象。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秀拉》中三位黑人女性追求自我的历程,揭示黑人女性追求自我之路的艰辛,从而加深和拓宽对莫里森小说创作的理解,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