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2-10 编辑老师:佚名
课题研究现状:
本课题旨在研究探讨高老头父爱的悲剧性,以及产生这种悲剧性的原因.经查阅资料,我国评论界对高老头的父爱的研究在强调其阶级性的同时是有争议的,一方面许多研究者认为高老头的父爱是封建宗法观念的产物,另一方面一些研究者则认为高老头的父爱是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父爱。国外则有评论家将高老头的父爱与性欲联系起来。 如陈凤姣认为:高老头“封建主义的思想意识浓厚。离开面粉生意,除了疼爱女儿,高老头没有任何精神乐趣。他把他的全部感情倾注在他的妻子身上,她死后,他就把这深情转移到两个女儿身上。他的封建观念根本不能为他同时代的资产阶级所理解。他虽以微笑的眼光看着女儿们纵欲,但自己对资产阶级糜烂的私生活始终没有入门,这是很独特的。”(陈凤姣,2007) 高铭彤对这个问题另有一番看法。他批驳了“作者竟把这个资产阶级爆发户写成一个受欺凌,被损害,值得人们同情的对象,在这个投机商人身上,追求金钱的本性似乎被一股极高的情感所代替了。这样,巴尔扎克就模糊了高老头作为一个资产者的本来面目。”(高铭彤,2010) 王娴亦持类似观点,认为“父爱虽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情感,但是细细想来,属于不同阶级的人,他们的父爱又带有不同的阶级色彩。”“高老头出于封建宗法观念的父爱,是用不利于维持这种观点的资产阶级方式—金钱和纵容来表达的。这是高老头身上具有的显著特征,而后者是造成高老头悲剧的主观原因。”(王娴,2000) Prendergast, Christopher结合法国时代背景,对拉斯蒂涅这一重要人物也有评述。拉斯蒂涅本来是法国某省的破落子弟,家庭供他到巴黎上大学,希望将来重振家业。这种做法在法国复辟时期是很普遍的。小说开始的时候,他是个热情且具才气的青年,抱着发家致富、步步高升的想法在巴黎学法律。他本来想在毕业以后凭自己的本领按部就班地向上爬。但在巴黎不到一年,家境的贫寒和巴黎社会的繁华就使他向上爬的欲望增强了十倍。这是那个时代巴黎人民渴望进入所谓上流社会的一个缩影,而高老头的悲惨经历则是给拉斯蒂涅的一个警钟。(Prendergast, Christopher;1995) “一个伟大的作者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时代的悲剧被他写在笔下,希望能唤醒还在沉睡的人”。Marceau, Felicien对巴尔扎克和他的作品做出了如上的评论。巴尔扎克制定了一个宏伟的创作计划,决定写137部小说,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三大部分,总名字叫《人间喜剧》,全面反映19世纪法国的社会生活。这些小说中最有名的就是《欧也妮·葛朗台》(Eugénie Grandet, 1833) 和《高老头》 (Le Père Goriot, 1835)。《高老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着重揭露批判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Marceau, Felicien;1966) Fromm, E.详尽的分析了高老头对两个女儿感情。作为全文的主要线索,巴尔扎克笔下高老头对女儿的爱已经超出了常理,高老头父爱的激情是无限的膨胀,以致到了有悖常理,难以理解的地步。高老头为自己的悲剧应付不可推卸的责任。外因要靠内因起作用,环境的影响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内因起作用的。他不为自己内在的情感所奴役,不把感情全部倾注到女儿身上,不把他的父爱发展到极端,他对女儿们的爱也不会变畸形。(Fromm, E.,1985) 综上所述,如高铭彤、陈凤姣、王娴的观点,都有点片面,研究不够深,只肯定了封建伦理思想的影响,而没有更深的探讨出新旧时代的更替也会对高老头表达表达父爱有所影响;而像Prendergast, Christopher等外国研究者,他们的研究都是基于时代背景之上,确定了社会这一外因在高老头身上所起的影响,以至于外因与内因(高老头自身对女儿畸形的父爱)的叠加,造成了高老头的悲剧,也是反应了当时巴黎社会的腐朽。
课题研究目的:
本文将从小说《高老头》故事的时代背景切入,对高老头畸形的父爱表现、畸形心理、矛盾性格以及人物塑造等几方面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分析高老头畸形的父爱和其悲剧性的原因及结局,揭露了当时法国资产阶级时期金钱的统治作用和金钱至上原则的罪恶。同时高老头“理想父爱”的破灭批判了盲目崇拜和追求物质享受和所谓的人性的贪婪欲望,这对当今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的重要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