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2-12 编辑老师:佚名
课题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他们一方面来游览我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另一方面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而这种了解必须借助语言翻译才能达到,因而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 国外从1970年起,尤其是1990年之后,文化成了翻译研究的热门话题,以巴斯内特和勒菲弗尔为代表的文化学派将翻译的重心从语言层面转到了文化层面,并于1990年在他们的《翻译,历史与文化》一书中第一次提出“文化转向”这个术语,认为翻译研究应转向文化研究,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也给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带来了启示。在旅游景点名称的英译中,译者也必须成为一个文化人,必须具有跨文化的意识,熟悉东西方两种文化。赖斯的学生汉斯•威密尔(Hans Veimeer)摆脱了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翻译论,创立了功能派的重要理论:翻译目的论。他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翻译目的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对旅游景点名称翻译有很大的实用意义和指导意义。旅游景点名称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翻译活动,应能够保证读者从景点名称的翻译里面获得足够的文化风貌方面的知识。 国内有不少报纸,书籍,杂志谈及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相关学术论文更是遍地开花。旅游景点名称有自身的语言特点,又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其翻译看似简单,其实存在很大学问。为此,我国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高云柯(2005)指出了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的状况十分混乱,对其功能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解析了景点名称的翻译方法。谭丽君(2012)介绍了能有效指导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两个原则:“名从主人原则”和“等效翻译原则”。牛新生(2013)在《中国翻译》中指出国内旅游景点名称英译时应当注重展现中国文化中的异质元素,凸显文化价值,而不仅仅是简单地传达原文字面意思,他提出,“全名译音+通名译意”不失为一种可取政策。王秋生在2014年游览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的时候,发现了很多不规范之处,指出旅游景点名称翻译需要进一步的规范。 至目前为止,对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指导性的理论也比较缺乏。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是旅游翻译中的重要方面,提高其翻译水平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掌握相关的特点与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
课题研究目的:
旅游景点的翻译在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其翻译质量会直接影响对外宣传的效果和旅游业的发展。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来华旅游的国外游客更是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对景点的第一印象就是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因此,景点名称翻译的好坏便直接影响到游客对旅游景点的印象,这些翻译也起着传递中国文化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调查,指出旅游景点名称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一些解决方案及翻译方法,以便促进外国游客对景点文化的正确理解,弘扬中国悠久的文化,从而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