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2-13 编辑老师:佚名
课题研究现状:
高考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基本的教育考试制度。作为中学与大学之间的桥梁,高考不仅对中学的教育与教学,大学的新生选拔具有调节与指挥作用,而且承载着整个教育系统,维系社会稳定的重任。与高考密切相关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专业选择的问题。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一直是高考改革的热点。自1999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开始新一轮高考改革。此后,高考英语逐渐进入改革的密集期,考试内容、形式也得以持续的变革。随着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对英语改革及专业选择方面的研究。
樊明成(2011)在《中国普通高校专业选择的研究中》对普通高校专业选择的性别布局,城乡布局,阶层布局分析研究。得出男女生选择专业的结果具有明显的性别倾向,女生入读概率是男生入读概率2倍以上的专业类有社会学,教育学,外国语文学类等,其中差距尤为明显的是外国语文学(5倍)。农村学生入读英语专业的概率小于城镇学生。较高阶层子女更多进入能够带来较多经济收入和较高社会地位的专业,较低阶层的子女选择的专业与此相反。
国内关注学生选择高等学校专业的专家赵叶珠和钱兰英于1997年12月对厦门大学与郑州大学1994级、1996级部分本科生的调查(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95份)表明,男女大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占样本总数的51.2%;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填报专业的占31.1%。也就是说影响学生选择专业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就业前景和兴趣爱好。
郑新蓉(2005)研究指出,女性在选择专业时一般偏向女性好找工作及社会上认为更适合女性学习的学科——人文学科、财会、语言、师范等。周国辉、张彩霞(1996)通过对六所院校二十一个班,七百七十九名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比较分析也得出外语专业的女生多于男生不是因为专业的关系,而是受职业选择的影响。
在《再生产》(1970)和《继承人》(1985)中,法国布迪厄和帕斯隆分析得出就专业选择的机会来看,社会出身越低的子女,其就读文理学院的可能性越大,而在法学、医学院就读的机会反而越少。而社会学、心理学或语言学等专业,可能成为出身于就业机会最多阶级的大学生的避难所。
综合以上研究,对英语专业生源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从性别,城乡,社会阶层角度出发,但这些都是基于之前的高考制度而言,且只局限于高考大背景下的研究,并没有单独的对英语高考改革对英语专业生源影响进行单独分析研究。本文从2014年高考英语改革新政策(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考试分数从150分降为100分,增加听力分数比重,增加口试。)出发,研究英语新政策对大学英语专业生源的影响。由于新政策出台不久,总体而言新闻报道多,理论研究相对较少;一般议论多,深入分析相对较少;零星探讨多,实践考察相对较少。作者将在这些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访谈法,实践考察初高中生,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及相关英语老师对这英语改革的看法,研究分析高考英语改革新方案对大学英语专业生源的影响。
课题研究目的:
本文从2014年高考英语科目改革新方案入手,重点分析和预测高考新方案中英语科目改革对大学英语专业生源及发展前景的影响。采用访谈的研究方法,实践考察初高中生,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及相关英语老师对这英语改革的看法。对比男女生英语学习差异,家庭背景与专业选择关系等,深入了解许多专家学者不能获得的最底层信息,包括初高中生、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现状、专业认同、未来专业选择等。反思真正适应中国教育模式英语教学与考试制度,为教育部门的改革和高等学校招生,特别是英语专业招生,提供最底层、最真实的民意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