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2-15 编辑老师:佚名
一、选题背景(含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评价)与意义
(一)研究综述及评价
1.国外研究现状
教学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西方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历程。
(1)早期萌芽与发展阶段。
源于20 世纪上半叶,1910 年杜威的《我们怎样思维》中就设想建立一种联结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连接科学”,目的是建立一套与教学相关的系统理论知识体系,以实现教学设计的优化。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是美国科学教学论的奠基人、开创者。他创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为教学设计研究打下了基础。20 世纪中叶,行为主义迅速发展,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斯金纳提出了刺激—反应理论并将它应用于教学实践,60 年代在美国兴起了一场“程序教学运动”。 程序教学以其精确组织的个别化、自定步骤的学习,确立了许多有益的指导原则。这些原则对教学设计理论模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研究者都倾向于形成一种理想的基于系统理论的教学方法,主要从事学习任务的分析和行为目标的制定,旨在形成一个教学方案,以帮助大多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2)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阶段
教学设计的研究者从教学的行为模式的研究转向对学习者心理过程的研究,他们试图详尽阐述学习者学习的内部过程和内外条件并据此进行教学分析,认为教学就是要通过安排适当的外部条件来影响和促进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使之达到更理想的学习效果。
(3)整合化的教学设计理论
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设计发展起了较大推动作用。这一时期,学习者与教学媒体、教学情境的结合是教学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国外对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早于我国并对今天的教学设计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但是如何就科学的理论结合到中国的具体教育实践中去,需要每个教育者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探析。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教学设计的研究起步较迟。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在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建立、教学媒体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以及课堂教学的改进等方面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
乌美娜、何克抗等电化教育界研究人员最早从教育技术学的角度对教学设计进行研究,他们尤其关注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论;乌美娜主编的《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是国内影响较大的教学设计理论著作,是高等院校教育技术专业的教材,从教学设计的含义,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阐明,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何克抗的《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理论之窗,2003.12 至 2004.2)从教育技术学的角度论述了建构主义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对改革教学的意义和影响。皮连生主编的《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是面向新世纪的教学设计理论的权威性著作,从教学设计的起源与发展、教学设计的学习论基础、设置与陈述教学目标、分析学习任务、课堂教学过程与活动设计、不同类型知识的教学过程设计、课堂教学技能的选择、教学媒体设计、课堂教学环境设计、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等方面系统而全面的论述了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具有宏观上的指导作用。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铺开,全国开展大规模新课改运动,借着这样一股东风,广大学者包括广大一线教师都参与到教学设计的研究中来。由钱玲、喻潜安编著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一书从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当前教学设计领域中的主流教学模式,提出了教学设计的流程,详述了教学设计的策略和具体案例,明确教学设计的基本问题为教学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形象生动的对应其为:“我们将去哪儿”、“我们将怎样到达那儿”、“我们如何知道我们到达那儿了”,给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范式;胡谊主编的《教学设计 心理学的原理与技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一书,明确了教学设计的定义,教学设计模式,分为四步:教学分析、开发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修改。并对每步都作出具体阐释;刘强主编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作为高校师范生教材,在第六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中具体详述了教学设计的原则及教学设计的内容,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选择、板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流程、教学效果训练、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反思详细叙述了具体教学设计内容,并以具体案例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
除此之外,通过在中国知网及维普期刊论文网以“初中思想品德 教学设计”等为关键词,检索出许多教育专家及广大一线教师的文章,其中阅读相关文章约30篇,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借鉴意义。如由唐志松、邹绍清的《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研究》(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提出新课改下教学设计理论依据于课程目标、标准、教材及学生心理、生理、认知发展水平规律;教学设计路径注意教学目标设计准确到位,教学内容设计突出与学生生活结合、环节设计上有新颖性、建构性、教学媒体设计凸出创新性、先进性等;冯耀的《谈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设计》(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年第11期)认为教学设计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设计理念,具体设计过程应从初中生心理生理的特点出发、从个性生活体验出发、认知水平出发这几方面,进而更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目标等具有启发意义;戴建华《试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现存问题及应对策略》(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1期),基于新课程改革,为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时效性出发,分析当前教学设计三大教学问题并提出相应应对策略;王凤琴《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案例的选取与运用》(中学政治及其他学科教与学,2009年09期)认为政治课教学中案例教学,分别从案例的选取、案例的运用两方面展开案例教学的具体方式;崔立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八年级上第十课第一节“诚信是金”》为例(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结合具体课例提出新课改实施下,建构初中思想品德“主体性”课堂教学;孟庆平《开放教育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让生命之花绽放”教学设计》分别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四部分对本课教学设计进行说明,教学流程分别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导学达标、练习反馈、课堂小结四个环节生成教学。
近 10 年来,我国教学设计研究者们在对教学设计理论研究与探索中取得了显著的成
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从查阅的资料可以看出,研究教学设计理论多为从事教学理论教
学设计的专家,脱离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而大多数一线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实施教学设计,也就是教学设计的实践,主要是集中在具体某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上,还缺乏一个基于新课程改革理念总体涉及的思考。
(二)意义
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拓宽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研究思路,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研究的深化;二是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意识和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三是有利于进一步贯彻新课程理念,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二、选题研究的方法与主要内容
(一)选题研究的方法
本文在领会新课程理念及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检索广泛收集文
献资料,掌握国内外有关研究动态,借鉴现代教学设计的研究成果,充分把握初中思想品
德课教学设计的内涵,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理论探讨。并通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难报三春晖”一课为教学设计案例,使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