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9-01 编辑老师:佚名
课题依据:
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曾获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其写于1987年的小说《宠儿》取材于一段真实的历史,对揭示奴隶制带给黑人心灵上的创伤,呼吁人们正视历史,以及对母爱的思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对小说《宠儿》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学者们对于莫里森作品《宠儿》主要以人物象征意义,作品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研究。国内学者黄宇洁尝试运用荣格,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从心理批评的角度解读宠儿的他者身份;冯平分析了小说的碎片式叙述结构,探讨作家如何利用碎片式叙述揭示黑人内心生活的真实并挖掘现在与过去、个人与历史、集体、社会的联系。但是,目前涉及关于莫里森作品《宠儿》创伤叙事研究还不是很全面。
建议论文可以从创伤叙事这个视角切入莫里森的作品《宠儿》,探索莫里森创伤叙事的表征、结构和技巧,帮助读者欣赏莫里森高超的创伤叙述手法,并洞察她的写作意图。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一书中所体现出的黑人女性创伤值得广大读者研究学习。本文拟以黑人女性以及黑人群体在奴隶制下的压迫,觉醒和构建为论点加以讨论。
对于黑人女性创伤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是不胜枚举,数不胜数的。在国外,许多学者通过对托尼.莫里森的作品,研究了黑人女性的创伤与修复,黑人女性的自我觉醒,黑人女性的社会地位的演变。
在国内,著名学者黄丽娟和陶家俊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的黑人代际间创伤研究》中,对莫里森小说《宠儿》中奴隶制对黑人女性所产生的代际间创伤加以论述。章汝霖学者也对奴隶制下自由和母爱的主题进行的研究和探索。还有不少学者另辟蹊径,多角度探寻挖掘《宠儿》的深刻内涵,如王玉括在新历史主义视角下重构《宠儿》,潘惠霞解读《宠儿》中黑人姓名的隐喻意义等。由此可见国内对斯坦贝克生态思想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本文将从黑人奴隶制下黑人女性所受的创伤,觉醒和构建的历程以及穿插其中的奴隶制自身的改变历程进行阐述研究。本研究对了解黑人女性主义,黑人群体在奴隶制下的改变,相关的社会背景将有一定的帮助。
任务要求:
按照《英语专业学位论文写作规范》要求,用英语撰写4000字左右的学术论文,并按中文封面、英文封面、致谢、英文摘要、中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等顺序打印装订。
要求结合选题广泛收集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从中找出研究切入点;文章格式规范,表达正确,文字通顺;内容充实,思路清晰,论证严密;具有独立见解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切忌剽窃;另需完成与所写论文相关的英文文献的翻译(长度为4500英文单词以上)。
写作过程中及时与指导教师沟通,按时按质完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