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3-31 编辑老师:佚名
蒙族人民天性热情奔放,能歌善舞,草原与狼群与他们相伴。但随着人口日益剧增和开发开采,一些动物们也开始失去了生存的家园。人与动物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矛盾日益严重,在这一背景下,本人希望在毕业设计时,利用大学四年所学习到的技法理论,以及对蒙族舞蹈的深入和研究,编创一个蒙族的三人舞。蒙族舞蹈非常优美,动作语汇丰富,是我非常喜欢的舞种,同时与其他各民族舞蹈相比学习时间较长,基础扎实。掌握较为得心应手,所以选择作为毕业设计的舞蹈形式。希望通过此作品希望能够唤醒人们对自然和动物的保护意识,并且学习狼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将血性中国人的本色传承下去。
一、探究蒙族舞蹈
(一)蒙族风土人情与草原狼的研究
蒙古族作为中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其中之一,在13世纪的时候成吉思汗作为首领带领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的各个部落,慢慢的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蓝蓝的天空下,原野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正是这种以蓝天为帐,绿野为毡的随性洒脱,造就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奔放,自由豪迈的性格。蒙族人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以放牧和狩猎作为主要生产活动,练就了他们骁勇善战的强健体魄和坚强乐观的民族精神。
我们常见到的草原狼分布在北温带的草原地区,如蒙古(包括呼伦贝尔以外的内蒙古),中国的西藏和新疆。草原狼的鸣声悠远深邃,狼群成员之间通过嚎叫声来沟通,主要是为了传播信息,向狼族发号施令的作用。草原狼的主要生活方式以群居生活为主。
草原上的狼是被蒙族人认作祖先,甚至被当做长生天上的神灵,而他们便是一群拥有狼一般过人胆识和智慧的孩子。
(二)蒙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蒙族人民主要生活在内蒙古的大草原上。蒙族人民生活的基调建立在草原的哺育和陶冶之上。而蒙族舞蹈风格特色也在这一大环境之下形成。“上身略向后倾斜,颈部后面注重控制”的舞蹈体态也因此形成。同时,由于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马对于蒙族舞蹈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而在蒙族人民的精神世界里,他们认为马是真、善、美的化身,所以我们观看到的蒙族舞蹈中表演者会用人体姿态和造型表现出马的步伐和各种状态。由于黄教(喇嘛教)传入了蒙古,喇嘛教的文化也影响着蒙古族的舞蹈,宗教舞蹈是主要的部分:祭神树舞、战旗舞、十二生肖舞等等。作为游牧民族的蒙古族,为了抵抗自然灾害和猛兽的入侵,形成了勇敢,善战的特征,拥有强健的体魄使他们也在舞蹈中表现出了“彪悍”“雄健”的舞蹈风格。
中国古典舞中挺拔的形、精气的神、亮相的劲、欲动的律四个要点被蒙族舞蹈吸收利用的同时还非常强调舞蹈时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协调配合。例如手和脚,肩和眼等等。蒙舞中的呼吸节奏是快速的呼出缓慢的吸进,手臂与肩跟随呼吸的起伏来运动;呼吸使得踏步、拖步这些动作脚下有根动作流畅的衔接下去。而蒙族舞蹈中最鲜明的特征莫过于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蒙族被称为歌舞民族,自然是能歌善舞,开心高兴的时候当然要用舞蹈来表达,所以在蒙族舞蹈中有许多耸肩、抖肩、弹拨手、翻腕儿的动作出现。粗狂豪迈的蒙族舞蹈但也细腻万分,在男女不同的演绎下表现出的风格也不尽相同:柔肩、翻腕儿的动作能够表现出女子的柔美欢快的舞姿,而男子的飒爽英姿,沉稳豪迈,刚劲有力。蒙古人的纯朴和热情,勇敢和彪悍在舞蹈的起伏或跳跃中展现出来。蒙古人天性中的开朗豪迈,英武豁达的气质是他们独有的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