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12-08 编辑老师:佚名
2.1 中印边界问题的地缘政治因素
陆权论的创始人、英国地理学家哈尔福德·麦金德(H.Mackinder)认为,随着路上交通的发展,公路和铁路网的完善,大陆国家的优势得以展现,陆权同样可以像海权那样影响世界历史的潮流,进而提出了“陆权论”。1904 年,麦金德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上宣读《历史的地理枢纽》一文时提出了“枢纽地带”这一概念。欧亚大陆的中心区域被他称为“枢纽地带”,麦金德认为它是世界政治的核心,围绕枢纽地带的区域被称为内新月形地带,包括欧洲、中东、印度和中国等在内;内新月形地带再向外就是外新月形地区,它包括欧亚大陆边缘地带的英国、日本及其他岛屿,美洲、大洋洲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6] 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M].商务印书馆,1985:13.]]。中国和印度边界处于内新月形地带,接近欧亚大陆的核心位置,战略意义重大,
1919 年,麦金德发表了《民主的理想与现实》一文,仍然强调欧亚大陆核心地区重要性的观点,用“心脏地带”取代“枢纽地带”的概念,欧、亚、非三大陆被统称为“世界岛”,他提出: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7] 麦金德.民主的理想与现实[M].商务印书馆,1965,(5).]]。
从地缘上看,中印交界地带北临青藏高原,西连帕米尔高原和阿克赛钦高原,进而与阿富汗接壤,是通往中东的要道,南面是恒河平原,东段地势比较低,有数个通往南亚的重要山口,中间是分隔两国的天然屏障喜马拉雅山脉等山地。由此可见,中印两国边界周围地势北高南低,西藏易守难攻,印度对于自己在地势上的劣势深感不安,认为“一旦分水岭被突破,敌人就可能长驱直抵印度平原”[[[8] 陈平生.印度军事思想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90.]]。因此印度挑起边界冲突,采用“前进政策”,不断蚕食西藏土地,加强对于北部边疆的掌控能力,中印两国同属“陆权论”的内新月型地带,两国边界更是核心,领土争议的产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两国边界西段连接中亚,东段连接南亚,是中国与中亚和南亚的陆上枢纽,对于中国加深与两地的交流往来、增强自身影响力有着重要作用,然而,这正是印度所不愿看到的,印度希冀中国的影响力远离南亚次大陆,自己扮演“地区核心”的角色,这是印度对边界问题态度强硬的关键性因素。
2.2 中印边界问题的发展历史
2.2.1 英国殖民统治的恶果
边界问题是英国殖民侵略遗留下的产物,是英国侵略西藏的副产品,本不应成为中印两国关系的绊脚石,但印度独立后尼赫鲁政府对英国遗产的全面继承为两国关系埋下了恶果。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战略家们逐步提出“拱卫印度安全”的“三个缓冲国、两个同心圆和一个内湖”的构想。三个“缓冲国”中,第一个就是“英国管理下的西藏,保证印度不受中国威胁”;第二个是印度洋,使“印度洋沿岸的所有国家都处在英国的控制范围之内”,包括南非、埃及等非洲国家、阿拉伯地区、一直到达印度和澳大利亚,英国全面掌控印度洋,它的海军把守印度洋的所有交通运输要道——印度洋西南的好望角、中东的苏伊士运河和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第三个是“阿富汗”,它是阻挡沙皇俄国进攻的屏障;两个同心圆的内圆是:印度西北边境的部落地区—尼泊尔—锡金—不丹—阿萨姆邦—印度东北边境的部落地区,外圆是:波斯湾酋长国—波斯—阿富汗—西藏—泰国,一个内湖就是英国控制下的印度洋[[[9] 王贵,喜饶尼玛.西藏历史地位辩[M].民族出版社,2003:174-175.]]。由此可以看出西藏在地缘上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英国意欲将西藏作为一个缓冲区,阻挡中国和帝俄的威胁。
2.2.2 中印边界问题的重要历史事件
1959年3月,西藏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农奴主武装叛乱事件,达赖喇嘛成功窜逃至印度,受到印度方面的协助甚至会见,这一行为显然严重侵犯了中国的内政和国家主权,导致中印关系急转直下。中方合理采取挽救措施,但无奈印度一意孤行,越过“麦克马洪线”,挑起武装冲突,1962年10月20日,中方被迫对印度进行捍卫国家主权的自卫反击战。WWw.eEelw.cOm(“麦克马洪线”是1914年由英国探险家亨利·麦克马洪用一支蓝色粗铅笔,在一张没有经过测量的地图上,从兼则马尼正北到东部的不丹—西藏—印度交界点画的一条不精确的喜马拉雅边界线,将不丹以东大约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到了印度境内)。边界战争深深伤害了两国关系,双方关闭总领事馆,撤回外交大使,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基本中断。
70年代,由于冷战局势趋于缓和,受地缘政治影响,大环境得以改善,1976年,印中先后恢复驻派大使,两国边界问题求得一丝转机。1979年的2月份,印度外长瓦杰帕伊到访中国,受到邓小平副总理的接见,他倡导“中印两国应求同存异,抓紧时间改善双边关系,至于边界问题的处理可以通过和平协商的途径加以解决”[[[10] 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489.]]。不久,中国外交部长黄华于1981年6月访印,这是边界战争结束以来高层领导首次访问印度。但由于印度坚持“平行政策”,即把两国关系与边界问题强行挂钩,两国关系的发展仍然天荆地棘,步履维艰,也导致了边界问题未能在实质上得到解决。
1988年12月,受中国的邀请,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到访中国,与邓小平总理达成共识,边界问题不应成为阻碍中印关系发展的绊脚石,要“互谅互让,相互调整”,拉·甘地摈弃了印度以往所坚持的“平行政策”。1996年11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出访印度,这是两国建交以来中国最高领导人第一次访问印度,中印双方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这对维护两国边境和平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