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12-18 编辑老师:佚名
马克思提出人类社会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市场经济作为客观存在,决定了作为社会意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市场经济呼吁自由、诚信的现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对这些现代精神的科学总结,其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承载了优秀传统家风,如“勇”、“公”、“诚”、“宽”等。
在弘扬优秀传统家风的过程中,存在两种错误的态度。既有“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即认为传统家风不需要改造,全部继承;也有“完全西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即只要马克思主义,不要中国化。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传统家风具有双重性,它既包含了诸多积极向上、具有时代价值的观念,但也存在不少糟粕。因而要辩证看待。
面对传统家风的“守旧主义”,需要开阔视野,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精华,洋为中用,促进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对待只要马克思主义,不要中国化的错误态度,www.EeELW.com我们要倡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促进传统家风的传承与发展。无论是全盘否定抑或是全盘肯定,都是一种极端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应当抛弃。
我国优秀传统家风中能够促进时代不断前进的文化和价值基因,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乃至迈向理想道路的必要条件。然而,要想让公众更好地认同这一价值观,就必须将抽象的理念内化到公众心中,将挂在墙上、写在书本里的二十四字价值观变成民众自己的价值理念。传承优秀家风是实现这一内化目标的突破口,可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培育当代视阈下的优秀家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家风文化集精华与糟粕于一身。在吸收传统家风文化精髓、促进当代优秀家风发展时,前提就是要建立并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原则。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我国当前国情下国人优秀价值观念的凝练与提升,体现了当今社会的时代精神。优秀家风的培育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吸收过程,更是将其与当代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过程。
我们既要从我国历史长河里的名家志士那里挖掘优秀的家风文化,又要从普通家庭中汲取优秀家风成长的营养,促进优秀传统家风的培育。当然,在以传统家风促进核心价值观发展的进程中,有必要先对传统家风进行甄别与选择,以社会底线和伦理为要求,挑选优秀成分,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将优秀传统家风作为土壤,以时代精神作为肥料,促进当代新型优秀家风的茁壮成长。
(二)注重父母长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传承优秀家风。
当今我国社会处于转型过渡期,价值取向多元化,促进当代优秀家风的茁壮成长不是几个人的事情,更需要全社会所有成员世世代代的不懈努力。面对这二十四字的价值观,父母长辈要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主动、认真、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将知识内化到自己的思想、言行中去。《论语》中就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发端这种榜样示范在潜移默化中会使孩子们收到感染与教化,给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三)学校、家庭与社会三结合,促进以优秀家风涵育核心价值观。
社会的最小单元是家庭,优秀家风文化的传承是促进健康社会风气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根基。家庭、学校、社会应三方合力,以优秀家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改变价值观只写在书里、挂在墙上的窘境,调动民众的情感体验,将价值观内化到每一个普通公民的思想言行中去。如通过讲座、读书会以及文艺演出进社区(农村)等形式,弘扬优秀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优秀家风来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优秀传统家风的传承落实到现实生活中是每一个家庭的责任,在传承优秀家风的过程中,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从这一过程中获得益处;同时,学校和家庭联手,教书的同时,培养传播优秀家风文化的新世纪人才;最后但是必不可少的就是社会,社会为家校联手提供适宜的社会环境,与家庭和学校共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当代优秀家风建设,打造以优秀家风文化涵育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平台。
每一个家庭的家风汇聚到一起就成为民风,每一个地区的民风汇聚到一起就成了国风。只有社会护航下的家校合一,三方形成合力,才能构建以家风文化渗透、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16],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与发展,进一步实现社会和谐、法治完善、人与人之间诚实守信的价值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