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2-21 编辑老师:佚名
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玉泉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1]。戴进出生在元明交替,朝代更迭的时代,宣德年间进入画院成为直仁殿待诏,后因遭同行陷害,被免职罢官,于是回到家乡,一生醉心于绘事,学精业著,声名远播,集诸家之大成。可以说正是他本人所历经的坎坷人生,而缔造了他的独特画风,在扎实的画工之下,透露的是戴进作品的十足的阳刚之气,特别是在晚年时期,笔法更为奔放纵逸,给人一种磅礴大气之感。戴进的绘画最初源于南宋的院体画风格,戴进在承袭南宋院体的同时,兼收唐宋元诸家之长,早期艺术创作主要是以临学南宋院体马夏一路为主,晚年创作进入鼎盛时期,留世作品也最多。
这里选取戴进的《春山积翠图》这幅作品进行赏析。戴进在六十二岁时创作了《春山积翠图》,此幅作品作为戴进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戴进中晚期画风演变的典型。在作此图时,虽然作为“浙派”画派的大师级人物,但在当时戴进的生活已经是穷困潦倒了,在京城也难以立足。于是在当时的境遇下画出了这样的作品,来抒发其抑郁不得志的心境,重温昔日雄心壮志的旧梦,同时也表达对自然中万物生灵的依恋之情。细看《春山积翠图》,可以发现,此画在构图时注重层次分明,善用虚处,用笔有紧有松,虚实相结,画面细节刻画的一丝不苟。此外用墨之处变化多而不乱,水墨结合浑然天成。不论是从构图还是从笔法来看,此图都与李唐、马远等南宋院体水墨画派风格—脉相承。整幅作品用二大块斜向切入,近景以松冠为主体,浓郁虬曲的千年古松,层层山峦,若隐若现,画面中的山坳处有一古寺掩映于云树之中,松下有一高士曳杖前行于山径上,书童携琴随于其后,整个画面宁静致远,极富诗意,闲云野鹤之感油然而生。此图山间云雾采用浸化渲染留出空白,深山老松用重墨苍劲之笔勾画,坡石山峦施浅墨皴染,整个画面虽不着一色却让人感觉色彩依旧,充分体现出戴进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再对戴进的另一幅作品《风雨归舟图》进行赏析,同样作为戴进的代表作之一,却展现了“浙派”山水画的创新之笔。《风雨归舟图》在画面的构图上动势更加强烈,用笔也更加的奔放洒脱,此图以自然中的风云雨雾为创作主题,在后世影响颇为深远,成为了明代宫廷画家描绘风雨山水图的典范。在《风雨归舟图》的创作中,戴进巧妙的运用“水晕墨章”的技法,将水墨淋漓的阔笔,横扫出狂风暴雨之势,乍看以为那是霞光穿透云层,但走近细看发现图中树木枝干被狂风吹弯,行人、舟客低头撑伞以遮风雨,才意识到此乃雨幕。在烟雨、之中的远近山峦,峭立隐现,天幕之下风雨激荡,林树摇撼,溪桥上的农夫在山雨中急匆匆赶路的神态描绘得惟妙惟肖,极具真实感。戴进借画面中疾风骤雨的而营造出的紧张氛围,来抒发内心的慷慨激情。此画中,图画下方的便是近景:巨石半露,坡岸现角,风撼大树,枝叶右弯,水中小舟逆风而行;图画上方便是远景:五注急雨倾盆而下,远山半遮,丛树隐现;图中乃一座溪桥连岸,两岸的土坡将近景与远景巧妙连贯,加上桥上行人及舟行方向的错落,整章构图便是一个s型的走向。图中逆风而去的小舟,在图中与其他顺风雨而行的人、物形成鲜明对比,仿佛是用小舟来暗示自己不甘示弱于世俗,要逆流而上,对自己的命运表现了强烈的反抗,使得“风雨归舟”的题目更加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