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12-17 (阿里夫人)提供原创文章
摘 要:在明清小说中出现了一类特殊的商人形象,他们就是儒商。儒商主要是指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却弃儒从商的一批商人。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地位的提高以及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等导致了弃儒从商的奇怪现象。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分析儒商在明清小说中的形象特质,即在商业经营上,以信为本,以义图利;在生活作风上,勤俭刻苦,乐善好施;最终追求上,书生本色,回归儒业。
关键词:儒商;诚信为本;义利结合;重归儒业
在我国古代,封建等级森严,将老百姓分为“士农工商”四类,这是按照由贵到贱的顺序排列。本文要讨论的这类群体,则是结合了这四类中贵贱之分最大的两类,士和商——儒商是将儒士与商人相结合的特殊群体。从表面意义上看,就是从事商业活动的儒士,但是这是片面的。明清小说中的儒商,是明清小说作品中所塑造的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具有儒家人格、价值观、道德观,并用以指导其商业活动的商人形象。[1](P1)
在我国古代,重农抑商的政策一直被统治者贯彻实施,仕途是人们追求成功的主要途径,并且成为了很多读书人一生的追求,崇儒贱商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在明清小说中,却出现了特殊的现象——弃儒从贾,并且产生了一类新的商人形象——儒商。如在《喻世明言》(卷十八中)的杨八老,在他将近三十岁的时候,在学业上他没能够获取功名,于是前往漳州一带去做生意。再比如《拍案惊奇》中的潘甲,他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但是依旧选择了弃儒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