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6-11 (小六)提供原创文章
摘要:扬剧以其丰富的文化艺术表演形式和曲调唱腔,深得戏迷们的喜爱。既有缠绵婉转的《梳妆台》又有沉郁顿挫的《秦始皇赶山塞海》,100种唱腔各不相同,数不清的表演方式丰富多彩,甚至于分不清中国戏曲的外国戏迷都对这种“中国歌剧”如醉如痴,扬剧大碟在海外,而在台湾香港地区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身为传统音乐的扬剧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期,发展模式老旧,后继无人等问题也在不断产生,扬剧的发展遇到了巨大阻力。本文旨在反思总结当今社会扬剧发展的弊端及产生原因,并探索当今社会扬剧发展的新方向,为扬剧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对研究地方风土人情,人文状况及历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与现代;发展模式;现状调查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1
一、扬剧产生的背景及其传承特点-1
(一)扬剧产生的地理环境-1
(二)扬剧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1
(三)扬剧传承的特点-2
二、扬剧在扬州地区的历史发展现状-3
(一)扬剧在扬州地区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3
(二)扬剧在扬州地区的社会定位-4
(三)扬剧在扬州地区各年龄阶段人群中的传承现状调查-5
三、扬剧在媒介化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5
(一)扬剧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新的传播方式及特点-5
(二)扬剧在新媒体助推下的新发展-6
(三)当今社会扬剧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措施-7
结 语-7
参考文献-8
致谢-9
近年来地方戏曲发展之路愈发坎坷,作为重要的地方戏种之一的扬剧同样也面临着新时代的生存问题。作为伟大的中华民族艺术瑰宝,国内甚至于江苏地区的年轻人,没有太多机会接触扬剧,欣赏扬剧。
百年兴衰,扬剧的发展伴随着扬州的兴盛,伴随着上海的繁华,随着花鼓戏独特的唱腔,随着香火戏的悠久历史,逐渐发展延续至今。清末民初,由扬州地方的香火戏发展而来的维扬大班和由花鼓戏发展而来的维扬文戏与维扬清曲在上海融合成“维扬戏”。至1952年,“维扬戏”被称为“扬剧”后又回到了故乡扬州地区。
但是在今天的扬州地区,扬剧已经不再被青年一代所爱,它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本文旨在关注扬剧目前的发展现状,提出建议,并助力扬剧改革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