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2-19 编辑老师:佚名
大学作为大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一个环节,大学生们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知识、提高素质、培养技能和储备能量。因此,相较于其他消费群体而言,大学生消费群体更多地追求知识、精神和文化层面的消费。
1 消费的来源:主要来自家庭的支持。
不可否认,少数大学生依靠兼职、助学金和奖学金已经足够应付日常开支,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家庭承担了其在学校的一切开销。因此,对于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其日常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费用主要依靠父母,网络文化消费作为大学生日常消费的一部分也不例外。大学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大学生在校期间最主要的任务还是继续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为将来顺利进入社会做准备。所以家长也会尽其所能地给子女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让大多数学生能够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上,有更多的机会不断去充实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更好的未来做好准备。
2 消费品的属性:具有意识形态属性
网络文化消费品是基于网络平台进行文化内容的生产、制造和传播,并未改变产品的文化属性。网络文化产品只是在市场条件下设计者创意和价值取向的外化,表达了设计者的观点和态度,所以文化产品和服务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精神和内心世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综合素质相对较高但是生活阅历不足、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特殊群体,网络文化消费对其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塑造的影响尤为明显。
近年来,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呈现出明显的“西化”特征,西方文化借助网络这一平台,大量涌入国内。在大学校园里,这些代表西方价值意识形态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大行其道,其中不乏一些低俗、劣质、偏激的,不适合大学生接受的伪文化,导致部分大学生盲目地崇洋媚外。这种风气大有越演越烈之势,要想消除这些文化垃圾造成的影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学正是培养大学生在不久的将来走向社会创造财富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过渡阶段,大学应该对网络文化消费给予足够的重视,确保网络文化能够促进大学生充实个人思想、获得良好教育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消费主体:容易接受并且乐于追随网络文化
近年来,在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多元文化迅速发展、文化市场愈加繁荣以及文化产品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个人更加重视精神生活,网络文化消费在日常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长。网络文化消费以其便捷、超越时空的特点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文化消费习惯,解构着人们既有的文化价值体系。阅读网络文学作品、收看网络视频、网络课程辅导,虚拟社区等网络文化消费方式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在这一大趋势下,大学生逐渐意识到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省钱省力省时的网络文化消费给自己充电。随着大学校园网络的覆盖和4G通信技术的推广,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个人笔记本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也给大学生创造了更多的便利。近几年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比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成为网络文化消费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越来越的文化企业也瞄准了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市场。
另一方面,大学生对于网络文化的需求,是理智和情感、个人和社会、娱乐消遣和自我实现相互作用的结果。大学生通过浏览传播科学知识的学术网站,观看网络公开课,接收远程教育,不断接受新的知识;通过在线游览足不出户,便可以游历文化名胜,扩大眼界。通过BBS、QQ、微信、微博等应用软件实现情绪宣泄和自我调节;通过电子邮件、贴吧等虚拟社区实现信息交流和社会交往等。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各项活动都有或多或少的参与(见图2)。事实证明,网络文化消费对大学生而言,利大于弊。网络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生动的消费体验,网络文化消费作为大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大学生扩展知识面、丰富精神世界和提高审美情趣。批判地学习和有选择地接收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